僅僅是過去十二個時辰,有兩件事震動天下。
並且這兩件事還和佛家道統有著極為深刻的聯係。
第一件事自然是西涼王麾下的羅漢妙心一夜攻破玉龍王朝國都,並且以此為誘餌,滅掉了東胤國和北邯國的大部隊。
付出的代價就是玉龍王朝國都化作廢墟,同時平民百姓死傷慘重。
該行為實在是太過於殘暴了,因而引起了還殘餘的勢力譴責。
不過譴責歸譴責,卻也沒有一家勢力有所行動。
畢竟這一把火,雖說不至於把東胤國和北邯國元氣大傷,可損失的兵力和糧草輜重都是實打實的。
這屬於戰爭的一部分,因而在道統上並沒有引起多少的麻煩。
真正麻煩的是作為佛家道統之人的靜遠,不顧潛規則和共識,以自身的實力想要抓走北邯王。
更要命的是還真就被對方抓走了,這下子可直接捅了儒家道統這個馬蜂窩了。
大量的儒家道統之人蜂擁而至,不僅想要殺了靜遠,意圖奪回北邯王。
不僅如此,連帶著道家道統之人也跟著動手了,他們也想要北邯王。
隻要落在他們的手上,屆時東胤國便能直接吞並北邯國。
唯有佛家道統內部爭論不休。
有說要救的,也有說本就是靜遠的錯。
靜遠帶著北邯王一路往西涼國都而來,期間所經過的城市,都因為戰鬥而出現大規模損毀,徹底影響了這一次的扶龍行為了。
所以儒、道兩家這才會動手的如此果決,反倒是同為佛家道統之人,卻是在猶猶豫豫。
連妙心在得知這個情報後,都沉默了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因為這件事絕對不能和他沾上,否則自己哪怕證得了羅漢正果,也無法從中脫身出來。
另一邊,祁歲安也得到了消息,沉默了半晌說道:“既然這位靜遠大師是為了我西涼國才做出這等事來,那我西涼國怎麼說都要給他一個交代吧。”
他這話一說出來,一旁的妙羽第一時間開口勸道:“不可!”
“我知道大王一心慕佛,可此事乃是靜遠之過,一旦接納靜遠,儒、道兩家道統此後必然不會再顧及爭龍共識。”
“道統之力,大王也是見識過了,隻需一位真君或者貢士,便可輕易的毀了國都啊。”
在妙羽看來,靜遠自己如此不智,後果肯定是他自己承擔了。
否則破壞他們扶龍大計,影響到多少人的升遷晉級?所以佛家道統的高層基本上都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妙羽大師所言甚是,但我意已決。”祁歲安自然是唯恐天下不亂。
他不就是為了讓三家道統不顧及共識,這才會暗地裡操控了這一切。
不然他沒事搞這些事情乾什麼?
“我能有如今之位,少不得佛家諸位幫襯,如今正是回報佛家之時啊。”祁歲安一副真誠的模樣說道。
妙羽聽完後,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這是知恩圖報,自己要是拒絕了,傳出去麻煩就大了。
可要是不阻止祁歲安,不一定能夠救得了靜遠的同時還會引起更大的問題。
“那大王你打算如何幫助靜遠?”妙羽隻能這麼問了。
祁歲安一聽,則是說道:“我記得靜遠大師挾持北邯王正在往西涼國都而來吧。”
“是的,大王,若是沒有死在路上,最多黃昏前,靜遠就能到。”妙羽倒也沒有隱瞞。
“好,放出消息去,靜遠大師來我西涼國都,我必定前去相迎。”
“讓所有人都跟我一起去,並且國都戒嚴,我就不信了,還保不下他來。”祁歲安自信滿滿的說道。
北邯王可以不要,但靜遠絕對不能死。
他要是活了下來,那麼三家道統的扶龍就得重新變回更為恐怖的道統之爭了。
屆時真就是全武行了。
對於祁歲安來說,那就是涇渭分明的內部戰爭。
“大王您可要想好了,若是救下靜遠一人,您這天下共主之路,恐怕是要平生出諸多波瀾來。”
“甚至日後被人所取而代之也未嘗不可。”妙羽歎了一口氣,開口說道。
祁歲安卻一笑:“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我連一個忠心之人都保不住,日後就算是得了天下,又哪裡能保得住?”
話都說到這裡了,妙羽也明白,這一次的爭龍,恐怕是要失控了。
“不知道妙羽大師,能否請一尊菩薩來坐鎮?”祁歲安依舊嫌棄事不夠大,想要再牽扯進道統高層進來。
隻要佛家道統的菩薩入局,那麼儒家的國士和道家的天師也必然被迫入局其中。
妙羽肯定明白不能再牽扯了,甚至連他這個羅漢都想著避一避了。
可祁歲安不說還好,說了他就得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