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陪伴全球華人過春節的傳統,迄今為止,已經延續四十多年了。
某種意義上來講,這項活動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是宣傳國家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的窗口。
隨著科技發展,春晚從錄播變成了直播,容錯率也跟著變得越發的低了。
為了完美完成這個含有一定政治意義的任務,所有參與表演的藝人,為了確保形象積極健康,都會經過層層政審,所有節目內容,為了避免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也都會經過同樣嚴苛的審核。
為了在那特彆的日子裡,給全球華人一個難忘的夜晚,無數人為此努力好幾個月,甚至半年之久。
真真的,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幾輪彩排下來,最後一次,和正式演出已經沒有什麼區彆了。
這天晚上,所有藝人都來齊了,演播廳周圍一圈全是人。
人們或站或坐,甭管多大的腕兒,來了這兒,都得坐那冷冰冰的不鏽鋼排椅。
能登上春晚舞台的藝人,就沒有糊咖,平日裡都挺忙的。
哪怕圈裡好友,想要見上一麵也很難。
更彆說一次性見到這麼多了。
難得遇到這樣的機會,大夥兒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話。
語言類節目,演員為了緩解緊張,可能還會趁著上台前,多排練幾遍,免得上台嘴瓢。
要是嘴瓢了卻圓不回來,彆說借著春晚抬咖了,以後還想接到重量級的戲,怕是都不容易。
歌手就不一樣了。
為了避免歌手上台後狀態不好,同時規避現場設備的影響,哪怕老牌實力唱將,上了這個舞台,也得假唱。
所以相比起演員們,歌手要輕鬆許多。
顧蘭溪不缺資源,本身也不喜歡無用社交,所以很少參加圈裡人組的局。
認識的圈裡人,刨除削尖腦袋找關係,到她麵前露臉那種,除了合作過的,基本上就是來探班同事的時候,順帶著打過照麵的。
演員尚且如此,歌手她就更不熟了。
老實講,在認識陸南亭之前,她連聽歌的習慣都沒有。
一天天忙得要死,為生計奔波,哪怕吹嗩呐這個愛好,之所以養成,最開始也隻是為了活著。
現在托陸南亭的福,她一下認識了在場的全部。
進了場,角落裡有不少群演,還有不怎麼講究形象,連軸轉到休息時間嚴重不足的小藝人,正在打地鋪。
一號演播廳已經很多年了,不少地方地板磚都是碎的,看起來,和台上光鮮亮麗的樣子,簡直就是兩極對比。
趁著彩排還沒有正式開始,陸南亭就跟花孔雀一樣,牽著她到處跟人打招呼。
關係好的還好,多少給點麵子。
跟陸南亭沒什麼交情那種,見他笑嗬嗬的湊過來,就為了炫耀一下自家老婆,心底白眼不知翻了多少回。
從前那個高冷臭屁的小少爺,隻是結個婚,就跟死了一樣。
這會兒這個熱情大方的他,活像個假人。
陸南亭那點小心思,所有人都能察覺到,作為那個被他拉著四處炫耀的人,顧蘭溪又豈能感覺不到?
她隻是選擇慣著罷了。
假如她是個男人,千方百計娶到自己這樣的老婆,也會忍不住炫耀的。
所以哪怕剛開始,顧蘭溪很有點不自在,但她很快就原諒並理解了陸南亭。
畢竟,他才22歲,又能藏得住什麼事兒呢?
被動拓展完朋友圈,彩排也開始了。
陸南亭年紀小,在圈子裡資曆很淺。
這種場合,自是不可能讓他獨自表演一個節目。
但他流量在那擺著,假如安排他和好幾個人一起合唱,若其他人咖位比不上他,或者實力相差太大,陸南亭粉絲肯定瞬間炸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