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容又沒事乾了,歎著氣,坐在洞口賞雨。
想她當初在涼州的烈日下,一天都沒歎這麼多次氣呢。
看來人還是要多曬太陽。
項容琢磨著,等天晴了,她要下山看看情況。
等六個瓦罐終於有個空出來了,項容又開始做飯。
第三個菜譜是芋兒雞。
她沒法做正宗的,就瞎湊合,用野雞肉代替。
佐料和醬料也欠缺,隻能空間裡有啥就加啥,熟了就成。
最後一道菜譜是蘑菇芋頭湯。
她在周圍探索的時候,發現了鬆茸和竹蓀。
前者號稱野生蘑菇王,後者被叫做山珍王,總之都是菌中老大,味道鮮美又有營養。
此時正是豐產期,項容收獲滿滿。
可惜以她那摳腳的廚藝,也做不出花樣來。
直接和芋頭一塊下鍋煮,加一點胡椒粉和鹽調味。
但做出來的湯的確鮮香撲鼻。
項容當即就決定,今日的午飯和晚飯就是這一瓦罐湯了。
她之前在南陽城,前後買的四大麻袋芋頭,就這麼陸陸續續被做成了各色美食。
項容很滿意,並給自己的幾個菜譜取了個統稱,就叫芋頭開會,美味加倍!
在山中生活滿一個月後,項容挑了個晴天,準備下山一趟。
臨走前,她對著清澈的水潭仔細看了看自己。
原本膚色漆黑,黑得簡直要發光,現在不發光了,像磨砂黑。
但其實臉蛋摸起來是細膩柔軟的,大概是因為山中環境濕潤,對皮膚好。
狗啃似的短發也長長了,已經齊肩。
她三餐吃飽,沒事乾活鍛煉身體,原主稻草似的黃發都被她養得漸漸泛黑。
總之,看起來不像吃苦受罪的流民了。
項容用炭筆把眉毛畫黑畫粗,再在眼底畫一點眼線,儘量讓五官不那麼柔和。
頭發挽起,在頭頂盤成一個小啾啾。
根據這一路來的見聞,她發現這裡人的發型並不像電視劇裡那樣統一齊整,反而千奇百怪。
古人講究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能輕易斷發的準則似乎對窮人無所謂。
在南陽城,她就見過不少人賣頭發換糧食。
後來和人閒聊套話才知道,達官貴人會定期派人出來收頭發。
對於上層階級的女性而言,一頭高聳繁複的發髻,是尊貴身份的象征之一。
也隻有足夠多的發量,才能承受住珍貴沉重的發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