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有人在河邊祭祖、放河燈。
第二天晚上,河上有大型的花船穿城而過,船上有嬉鬨的孩童,也有年輕男女,欲語還休。
話本裡才子佳人的故事,可能真的有在花船上上演。
水台上有歌舞鼓樂助興,唱詞聽起來很古老很繞口,項容聽不懂,但不妨礙她趴在窗口邊湊這個熱鬨。
項容明白了盛靈鈺為什麼那麼熱愛她的家鄉,因為這裡有很鮮活的人間煙火氣息。
項容住了短短十來天,就很喜歡這裡。
期間,她出過幾次門,帶著一錠黃金去錢莊換了銀子和銅錢。
在剩下的墓葬品裡挑挑揀揀,賣了兩件首飾。
習慣性地補充了一波糧食。
把在上獨山獵來的小獵物處理乾淨,皮毛堆到一起賣掉了——換來的散碎銀錢,項容當天就花了。
給她的馬兒買了些豆料,給自己買了些盛靈鈺竭力推薦的平蘿米糕。
還有類似響鈴卷的小吃,用薄薄的豆腐皮包了蘿卜絲和切得稀碎的魚肉,蒸熟了吃。
這裡的吃食和嵐水城有些相似,魚蝦之類的河鮮很多。
項容入鄉隨俗,在家閒著的時候就捏魚肉丸子、曬曬小魚乾。
她享受在家獨居的感覺,大概七天出門一次,有的時候實在沒什麼好買的,便就近在河邊捉點魚蝦,買點小吃和糧食。
但她一個人又消耗不完,空間裡不知不覺地越堆越多。
以前她還會花時間去盤點物資剩餘數量,現在不會了,往往數著數著就亂了套。
項容決定把所有的物資,分門彆類整理一遍。
空間裡是有貨架的,以前收東西的時候,為了節省時間,便連貨架一塊收進來。
大多數的貨架都是零零散散地擺放著一些物品。
項容把其中兩個清空了,把精米、糯米、麵粉一類的生食放在一起。
做好的熟食、小吃則放在另一個貨架上。
項容滿意地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在紙上寫上“項容的糧食鋪”幾個大字,貼在貨架上。
她左看右看,忽然來了興趣,又清出一個貨架來,把自己削好的竹箭、毒藥、火藥武器一一擺放開。
再在一旁貼好紙條,寫上“項容的武器庫”幾個大字。
忙完之後,項容望著自己一時心血來潮折騰出來的“作品”,覺得自己大概是太閒了。
她沒有在平蘿城裡找零工,除了種菜、捕魚、做飯,就是躺平養老的狀態。
有的時候下起綿綿細雨,她可以坐在窗邊,看一下午的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