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靖難!
劉邦眸光微閃,看了身旁張良一眼,張良很合時宜的解釋道:
“‘奉天’最早起源於《尚書·泰誓中》,原文為“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意思是上天惠愛民眾,國君應當奉承天意。”
“‘奉天’體現了君權神授,皇帝作為天子,其統治權力被認為是上天授予的,所以要奉行天命。”
張良語氣一頓,繼續言道:“‘靖難’最早來源於《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原文是“請除君側之惡,曰靖難”。其意思是平定禍亂,消除君主身邊的壞人。”
為劉邦解釋清楚了之後,張良憂心忡忡道:“陸君,你的意思是,未來將會有異姓王以‘奉天’這個理由奉行天命,然後發兵至長安,清除帝王身邊的奸臣?”
“看起來,並非是壞事啊。”
劉邦下意識的點了點頭,若是從字麵意思上解讀,確實看起來並非是壞事。
看看陸煊接下來怎麼說吧。
誰道,陸煊的下一句話,讓兩人臉色徹底變了,“你們理解錯了,首先並不是異姓王奉天靖難,而是同姓王。也就是皇帝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其次也不是字麵意思上的清除奸臣,說句不好聽的,就是謀反,這位同姓王造反了!”
同姓王造反!
劉邦臉色唰的一下就白了,心中無法淡定,更加感到意外。
因為這期間,他和張良、蕭何等人擔憂的,始終是異姓王作亂謀反。
同姓王,他從來沒有考慮過。
因為目前,他隻封了自己的長子劉肥為同姓王!
難道是,劉肥作亂?
仔細想想的話,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漢家的規矩是立嫡長子,可依然是那個問題,漢朝之前真正的大一統王朝僅僅隻有秦朝一個。
秦朝也僅延續了三代,二代胡亥是李斯和趙高擁護上位、三代子嬰是殺趙高上位。
漢朝並沒有借鑒的經驗。
再往前,就是諸侯國時期了,由於諸侯國太多了,立長者、立嫡長者、立賢者皆有。
劉肥身為他劉邦的長子,對皇位產生覬覦之心,在自己去世後作亂造反,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戰國時期各國混戰,齊國休養生息甲士充足、為諸國中最富者,可以說劉肥所在的齊國完全擁有造反這個能力。
劉邦此時的心情很亂,張良的手也不由得顫了顫,他也沒有考慮過,未來這所謂的‘奉天靖難’之事,竟然不是如韓信、彭越、英布之類的異姓王,而是同姓王。
齊王劉肥,未來會叛亂麼?
“陸君,你能仔細說說,奉天靖難之事麼?給我們好好講講,從頭開始說。”
“是哪一位皇帝時期,開始的奉天靖難之事,又是因何原因,又是哪位同姓王作亂靖難的,最後的結果又是如何?”
張良見劉邦的心思有些亂,立刻穩了穩心神,他們現在胡亂猜測用處並不是很大,要從陸煊這裡明確具體信息才行。
“也罷,那我就費費口舌。”
“咳咳,有些渴了。”
陸煊示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