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陛下,我漢朝打不起。”
張良苦口婆心勸道。
不能因為陸煊所說的三兩句話,就徹底的立下這種國策祖訓,這不僅會害了當代,也會害了後世。
誠然。
他聽了陸煊所說的那一席話,心中也感到熱血,認為合該痛擊異族。
但這是理想。
現實是很殘酷的,漢朝若是按照這種情況打下去,必然隻會有一個結局。
重蹈秦朝覆轍。
“朕知道打不起,可陸煊有言,其能讓漢朝步入盛世,又有所謂的火炮等武器,為何不能打。”
劉邦注視著張良,又道:“並且陸煊所說的,是原本曆史軌跡中所發生的事情,也就是陸煊在沒有來到漢朝的情況下,未來朕也會頒下這‘不和親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國策,雖然不知我漢朝延續多久,可你之前注意到了陸煊驗傳上的民族稱謂沒有?”
“漢!”
“陸煊的民族是‘漢族’這也就代表著和我漢朝有著很多關係,證明漢朝已經成為中原主體民族的象征,也證明了漢朝傳續了很久,又證明了朕未來頒布的這國策組訓是正確的,並沒有讓漢朝如秦朝那般滅亡。”
“既然原本曆史中漢朝都沒有因武力而覆滅,現在又有了陸煊的幫助,又如何談得上滅亡?”
劉邦霸氣道,他確實被陸煊的這一席話給感染到了,心中很激動。
張良聞言,猶豫良久。
最終道:“可我們剩下的時間不多了,陛下,我們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從陸煊口中獲得足夠有用的信息了。”
“匈奴來犯,此事會耽擱很久時間,臣等與陛下會用大量的時間運籌匈奴之事,如何能有時間繼續在陸煊身上詢問未來的事情?”
“況且,臣昔日有言,從後世人口中所獲得的最重要的信息,乃是古今往來曆朝曆代值得借鑒學習的國策、隨著曆史時代變遷誕生的功巧戰術、對付異族的方法,請陛下恕臣無禮,眼下已經過去一個月了,我們不但未從這三點獲得有用的信息,所了解的儘皆是皇室信息,也就是太子、皇後病情、未來四皇子謀反等等。”
“還有韓信之事,異姓王之事。”
“這些事情我們要想在三個月內處理完畢,恐怕也需要多次詢問陸煊,又有何時間去問工巧戰術、優良國策、對待異族方法呢?”
張良說了很多,最終的目的依舊是勸劉邦不要聽信陸煊的話,徹徹底底與匈奴開戰,一直打。
甚至,轉守為攻。
而劉邦的想法也很簡單,他相信陸煊的本事,認為在陸煊的幫助下,漢朝是擁有能力一直攻打異族的。
張良又覺得劉邦的想法天真,陸煊確實有本事,可關鍵你這個皇帝不去問真正有用的東西啊,就關心你那些皇子了。
兩人產生了分歧!
劉邦也是個能聽得住勸的人,他沉默良久,然後道:“是朕的錯,也罷,暫且先看韓王信能否守主馬邑吧。”
最終劉邦決定,暫且不頒布陸煊所言的國策。
時間流逝,很快馬邑傳來消息。
匈奴冒頓單於引兵二十萬,攻馬邑。
韓王信不敵,投向匈奴!
韓王信所掌握的五萬軍隊與匈奴二十萬大軍合並,攻打太原!
當獲悉這個消息後,整個大漢朝堂震動,天子劉邦令文武百官彙聚於長樂宮,共商國事!
“朕對韓王信寄予厚望,其卻叛我而去,嗚呼痛哉!”朝堂上,天子劉邦頭戴冠冕,語氣流露出心痛,大手拍著身旁的龍案。
他記得很清楚,就是這一年年初,自己認為韓王信雄壯勇武,封地潁川郡北靠近鞏縣、洛陽,南逼近宛縣、葉縣,東邊則是重鎮淮陽郡,這些都是天下的戰略要地,於是下詔命韓王韓信遷移到太原郡以北地區,以防備抵抗匈奴,建都晉陽。
那個時候各地異姓諸侯王中,他比較相信韓王信,這一切皆因韓王信並沒有像其他諸侯王般暗自招兵買馬。
當時韓王信上書說:“我的封國緊靠邊界,匈奴多次入侵,晉陽距離邊境較遠,請允許我建都馬邑。”
他答應了,韓王信就把都城遷到馬邑。
自己如此相信韓王信,其卻背叛漢朝,投降匈奴?
“陛下。”這時,有臣子道:“匈奴冒頓單於引軍二十萬,韓王所鎮守的馬邑乃韓國國都,可戰將士五萬餘,且大部分為韓人,兩方合並已經向著太原開來!”
聞言,劉邦心頭更是一沉,這並不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