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時候大家在指揮部又碰到了,首長幫忙互相介紹了一下,對方沒想到滿身泥水的人竟然是夏天。
“夏同學你好,很高興認識你。”那位女記者主動上前問好道。
“常韻常記者您好,我也很高興認識您,沒想到您一位女士會親臨第一線進行采訪,佩服,佩服。”
“作為一位戰士,是不分男女的,他們能來一線救援,我也可以的,你這可是有點性彆歧視的意思。”
“沒有,沒有,絕對沒有這個意思,我隻是非常敬佩您而已。
對了,正好我有個想法需要您的幫助,不知道這會兒您是否有時間?”
“你也彆一口一個“您,您”的了,我比你大不了幾歲,你就叫我常記者吧或者直接稱呼名字也可以的。
有什麼我能幫忙你請直說,我可是非常喜歡的歌曲,算是你的半個歌迷呢。”
“是這樣,你也知道我就是在歌曲創作上有一點天賦,這幾天看著現場的人民子弟兵英勇無畏、堅強不屈地為洪水做抗爭,突然來了靈感,想為他們作一首歌曲。
歌曲馬上就創作好了,但是需要你們手裡麵采訪的錄像做背景畫麵,這樣在宣傳的時候效果會更好。
同時需要借助一下你們的宣傳渠道,希望視頻製作好以後能儘快發布出去,讓廣大人民看到我們子弟兵這種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讓更多的人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到這次的抗災過程中。”
“我能看看你創作了一部分的歌曲嗎?”
夏天把已經寫了一大半兒的譜子遞給常韻,讓她看看也可以安她的心。
常韻看了看,歌曲名字和歌詞都非常好,她看完以後就通過指揮部的電話請示了一下她的主管領導,對方初步表示同意,等視頻和歌曲錄製好以後他們再看看,如果沒有太大的問題可以安排發布。
夏天聽到以後非常高興,畢竟如果就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是無法保證在兩天內發布出去的,有常韻的幫忙就不一樣了。
他們約定明天中午到宜城市政府大樓彙合,夏天連夜返回了宜城市。
夏天請高旭利幫忙找了一家宜城市的錄音室,用了半個晚上的時間把歌曲進行了錄製,第二天一早到市政大樓門口等常韻他們。
中午見麵以後夏天把錄好的歌曲給到常韻她們,後續事宜就不是太擅長的了,夏天就又去了救災前線。
第三天中午開始,各大省份的衛視頻道開始播放常韻他們剪輯的視頻,背景音樂是夏天創作並演唱的歌曲。
畫麵裡麵是救災現場的場麵,首先映入大家眼簾的是滔滔洪水,看著洪水的氣勢隔著屏幕都讓人膽寒。
接著是子弟兵們開往救災前線時首長開動員會的場景,鏡頭滑過每一個稚嫩的臉龐,看到的是一張張充滿堅定之情的麵容,前方是刀山火海都嚇不到他們。
緊接著是子弟兵們冒著大雨在背沙袋打木樁,封堵那些已經開始有滲漏的河堤,每個人身上都是泥水,其中還有他們休息時的場景,他們裹著雨衣在河堤下麵手裡麵拿著食物,嘴裡麵還有沒有咽下去的食物都睡著了。
透過鏡頭可以看到這些人員都累壞了,吃著飯都睡著了,這得累到什麼程度才能在這種情況下睡著啊,觀眾們看著這幕畫麵都忍不住流下了淚水,特彆是聽著夏天演唱的背景音樂,無數人都破防了。
這首歌曲名字叫《為了誰》(鄒友開作詞,孟慶雲作曲,祖海原唱)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
為了誰為了秋的收獲
為了春回大雁歸
滿腔熱血唱出青春無悔
望穿天涯不知戰友何時回
你是誰為了誰
我的戰友你何時回
你是誰為了誰
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淚
誰最美誰最累
我的鄉親我的戰友
我的兄弟姐妹
。。。
歌曲它真摯悠揚的旋律,唱出了軍人在和平年代的奉獻精神與使命意識,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人民子弟兵的感激和那軍民團結的魚水深情。
視頻裡麵還有一些畫麵是大家送彆因抗洪而犧牲的戰友的情景,那一個個冰冷的名字代表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鄉親們得到了救助安全了,而他們這些十八九歲的小夥子卻永遠倒在了這裡。
就像歌曲裡麵說的那樣,“你說誰,為了誰”,這種疑問在每一個看到這個視頻的人心裡都一直回蕩,可能是“為了秋的收獲,為了春回大雁歸”。
視頻最後結束的時候是從遠方不斷有子弟兵趕往救災前線的畫麵,一輛輛車上滿載著一車車的身穿軍裝的人員,鏡頭掃過他們的臉龐,不知道等到返程時這些稚嫩而又堅毅的麵孔能否全部再次出現在大家麵前,這是一個問號。
在人類與大自然災害這場特殊的戰爭中,衝在最前麵的永遠是這些人民子弟兵,付出最多,犧牲最大的依然是他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