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之前,張楚彬找到了林詩冉。
“小林,關於研發課題的事,我和想你聊一聊。”
林詩冉剛從實驗室出來,摘掉口罩和手套,說道:“張教授,有什麼話您就直說吧。”
其實她心裡已經大致猜到了。
“小林,院裡決定,讓你們組和小陳組調換一下課題,讓她們負責循環農業的課題。”
林詩冉皺眉:“張教授,給我一個理由。”
“這件事是上麵決定的。”
“我不同意,這個課題是我提出來的,按照咱們院裡的慣例,就是該由我負責。”
張楚彬歎了口氣,勸說著:“小林,人生在世,總會有許多的無能為力和無可奈何,我爭取過,但是沒有用。”
“若是你不同意換課題,事情鬨大了,最後受委屈的還是你,除了要學會抗爭,也要學會積蓄力量,提升實力,否則就是以卵擊石。”
林詩冉勾了勾唇,漂亮的眉眼裡是看透一切的精明:“張教授,對於咱們院來說,關係比能力更重要,是嗎?”
張楚彬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在副院長將他叫過去的時候,他據理力爭過,但是沒有用。
看著他一臉為難又無奈的表情,林詩冉點點頭:“好,我知道了。”
弱肉強食的道理,她從小就知道。
她之所以沒有選擇金融等專業,而是選擇了一個農業專業,還走的是科研的方向,就是想在科學的世界裡醉心研究。
因為沉浸在科研中,她可以不理會世俗的紛擾。
可是她卻忽略了一件事: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自然就會有紛爭。
張楚彬歎了口氣,拍了拍林詩冉的肩膀:“小林,你做的很好,很有大局觀,我相信你不管在任何項目上,都能做好。”
這種誇讚,相當於在說:你很懂事。
而林詩冉從小到大最不喜歡的就是“懂事”這個標簽。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如果可以,她也想做那個會哭的孩子。
可是她沒有資格,所以不得不懂事。
雖然她不認可課題被換,但她能做的,就是不斷努力,隻有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擁有公平。
張楚彬走後,林詩冉帶著同組成員孫豔梅去食堂吃飯。
孫豔梅是個實習生,還沒有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