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北宮伯玉前不久已在涼州起兵造反,
聯合羌人首領李文侯共同叛亂,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
北宮伯玉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
兒臣率眾西出,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陣克敵。
……(述說守城事項以及艱辛。)
於安圖山穀襲其糧道,斬叛軍首領李文侯之首。
敵無糧草,軍心大亂,趁機撤軍……
我軍趁勝追擊……
兒臣希望懸賊首之頭於槁街(漢代長安街名,少數民族聚居之處)蠻夷邸,
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以顯大漢聖威!!!”
捷報裡說內容早已經念完,而嘉德殿內的文武百官卻仍然呆滯在原地,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大殿安靜了許久之後,剛才有臣子拱手讚歎道:
“善!大善!!陛下,微臣縱觀曆史,隻覺古今之英傑,都比不上陛下之子,東海王辯啊!!”
“殿下之英姿,恐怕千萬年才能出現這麼一位啊!!”
“陛下,殿下之英武不下於您年輕時候的樣子啊……”
“陛下!大漢當興矣!!”
群臣百官紛紛出列拱手讚歎劉辯之功德,感慨劉辯之才能。
有的擅長拍馬屁的大臣,直接說劉辯的才能與劉宏年輕的時候差不多。
坐在龍椅之上的劉宏聽到這些話語,渾身都飄飄欲仙了起來。
辯兒…真不愧是朕的皇兒啊!
劉宏又將目光放在了請戰的張溫身上,眉頭微微一皺,冷聲喝道:
“張司空,你早不請戰…晚不請戰,偏偏等到這個時候方才請戰……”
劉宏頓了頓,不再言語,隻是冷眼看向張溫。
雖然什麼話都沒有說…但是殿內的每一位臣子都明白皇帝的意思。
然而,就在這時……
俯身在地的張溫緩緩抬起頭來,臉頰兩側流下幾滴透明的汗珠,他拱手行禮道:
“還望陛下明察秋毫啊!
前段日子,臣之所以沒有提出這個提議,是因為皇甫義真(皇甫嵩)和朱公偉(朱儁)還在班師回朝的路上……
若是微臣率軍西出涼州了,那這帝都之境的防備力量將會大大減弱……
微臣…微臣這都是為陛下所考慮的啊!”
頓了頓,張溫接著沉聲說道,“其次還有一點,微臣擔憂殿下的安危啊!!
殿下雖然擊敗了西涼叛軍不假,可若是貿然追擊,深入涼州之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