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才能夠將鮮卑族融入大漢這個大家庭呢?
其實在千年之後的清朝能夠給出這個答案。
清朝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王朝,大清統治階級可謂是集曆朝曆代厚黑學之大成。
其統治思想之精妙,統治機構之嚴密、統治手段之老辣,放在封建社會,已臻化境。
得益於統治手段高超,以及幾個比較能乾的君主銳意進取,加上少數民族的包容文化,使得大清完成了中國曆朝曆代都沒有完成的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
可以這麼說,大清是最會與少數民族打交道的王朝,也是最能擴展少數民族地域的王朝。
因此劉辯想要較為徹底地收服鮮卑一族乃至於其他異族的話,就需要從清朝統治者身上汲取經驗。
因劉辯征服世界、囊括四海的征程,現在隻走了一步,以後還會有更多步需要走。
自古以來,中原政權所麵臨的最大外患,都是來自北方。
可以拿北方的蒙古為例子,來分析一下滿清是如何征服蒙古的。
曆代王朝最常見的征服手段,不外乎槍和錢。
所謂“槍”就是用軍事手段和政治壓力加以控製;而“錢”則是以經濟和物質的利益給予撫慰。
這一政策的短期效果很顯著,但長期效果卻很糟糕。
而滿清是用什麼手段來征服蒙古的呢?
第一,大清在征服察哈爾蒙古之後,為了防止蒙古諸部聯合起來對付自己,采用“廣建諸侯分其力”的原則,實行了盟旗製度。
察哈爾蒙古被分成49旗,多倫會盟後,喀爾喀蒙古被分為86旗,各旗互不統屬,互不來往,自己在自己的地盤上放牧,嚴禁跨界。
盟旗製度是一種與推恩令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分而治之的策略,就是想方設法讓你分裂再分裂。
到最後,整個蒙古地區被分成了兩百多個大大小小的旗。
想擺脫滿清的控製?先花幾百年統一了再說。
第二,在推進盟旗製度的同時,大清還推行了等級特供製度。
也就是將滿清的官秩引入蒙古人中,將蒙古貴族分成不同的等級,賜予不同的爵位,享受不同的待遇。以此來拉攏蒙古上層階級。
第三,每隔三年之間還會舉辦一次會盟,實際上應該叫彙報,彙報部落過去三年的發展情況,目前存在問題,以及未來三年的計劃,還需要附上財務報表和審計報告。同時,部落首領也要主動彙報思想動態。
用這種製度將蒙古境內的各種情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做到心中有數。
第四,與會盟製度相呼應的是年班製度。
所謂年班製度,就是各旗領導人分成三班,一年一班,輪流覲見大清皇帝。以此來近距離觀察、監視以及控製。
第五,清朝還采用通婚的方式促進兩個民族之間的融合。
很明顯,如果兩個民族長期通婚,強勢民族會同化甚至消滅相對弱勢的民族。
如果自己能夠將滿清對蒙古用的這幾招學過來的話,想要收服鮮卑族並不是什麼難事。
劉辯心中暗道。
“安撫鮮卑族?”賈詡右手捋須,見陛下眸中閃爍精芒,於是開口問道,“陛下心中已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