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太常改為禮部,長官為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兵部則是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
原先的廷尉改為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
原先的大司空改為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劉辯一口氣將六部的職能講述了一遍,隨後又招了招手,殿下的一名小黃門立馬就上來了。
劉辯將寫了改良官製的一摞蔡倫紙遞給了他,“傳下去,供諸位卿家傳閱觀看。”
“諾!”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所有大臣在看完陛下的計劃之後,有人歡喜有人愁。
緣故也很簡單,一旦真的按照這份官僚機製改良法改變的話,一部分人的利益會受損,也就是那些老牌世家大族。
而另外一部分人則會從老牌世家大族那裡瓜分利益。
具體的官僚機製改革,除了改變各個部門的稱謂以及職責之外,還分散了丞相的權力。
將丞相劃分為三省,三省之間分工明確,中書省負責草擬皇帝的詔書,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國家的政令。
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長官均稱尚書,六部分領各種政治事務。
三省的長官可以共議國政,行宰相之權。
曆史上三省六部製度的出現,是中國古代官製的重大變革,此後曆朝曆代基本上都沿用了這種製度。
因此,劉辯有信心讓大臣們同意這個官製改革。
更何況一旦分散了相權,對於其餘世家大族是有好處的。
以往一旦確立了丞相,那丞相背後的家族基本上就穩坐世家大族的第一寶座。
可如今若是將相權分散了,那其餘第二第三乃至第四的世家大族都有登頂的想法。
這也是劉辯對付世家大族的另一種方法,讓他們自己內部內耗,反正他才是最後的贏家。
“諸位卿家看也看過了,都有什麼想法?諸位可以暢所欲言。”劉辯大手一揮,開口問道。
話雖是這麼說,可群臣都知道眼前這位年輕的陛下可不是好糊弄的主。
殿內鴉雀無聲,誰都不想當出頭鳥。
終究還是有人坐不住了。
太傅楊彪整理了衣袖,緩緩出列。
群臣皆是半低著頭,豎起耳朵認真聽楊彪的後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