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兩萬騎兵真的夠嗎!?要知道我們這次可是要去滅國啊!”
揚威將軍黃忠憂心忡忡道。
黃忠一直以來都沒有出過中原地區,故而對北方戰事不怎麼了解。
劉辯笑著對黃忠解釋道:“漢升啊,這烏桓並非匈奴鮮卑這樣的大國,本就是一彈丸小國,如今雄踞北方邊境三郡之地,竟想以卵擊石亂我華夏大地,此乃尋死之道,朕自然要滿足他們!”
“兩萬騎兵足以踏平柳城(烏桓王城),滅其族群!”
“而且北方邊境之外,幅員遼闊,皆是平原之地,無險峻要道可以利用,因此步卒、重甲軍無法在那邊發揮優勢,這也是為何這次朕沒有帶上高順,而是讓他駐守遼東的緣故。”
“此外,烏桓鐵騎以靈活多變、長途奔襲著稱,打了一個地方就跑,普通兵種難以追到,反而會在這個過程中被其消耗殆儘。”
“唯有騎兵才是消滅他們的最佳選擇,兵貴精不貴多,朕的這兩萬精兵足以平定烏桓!”
黃忠聞言後這才恍然大悟,不禁對陛下更加讚歎。
兩萬大軍經過一日的長途奔襲,很快走出了玄菟郡內,來到大漢國境之外的土地上。
在短暫的休整之後,兩萬大軍馬不停蹄繼續往北奔襲,速度奇快無比。
這一戰,劉辯采用了被任命為軍師祭酒的賈詡的計策,以“長途奔襲,兵貴神速”為準則的戰略方針。
之所以采納這樣的戰略方針,原因很簡單:
一是此戰打得越快越好,國內好不容易恢複民生,經濟複蘇,若在這個時候陷入持久戰的泥潭之中,大漢恢複過來的那點積蓄必將消耗殆儘,國內經濟也將跌入冰穀。
打仗打得就是後勤,打得就是錢糧!
此前一戰,已經將北地糧草消耗大半,不能再持續太久了。
二是采用長途奔襲的戰略,能夠打敵國一個措手不及。
兩國相距數百裡,若是按照正常行進速度,起碼也要半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抵達。
但劉辯這次全軍皆是騎兵,精銳騎兵例如白龍軍、並州狼騎這些軍隊都是一人兩馬甚至三匹戰馬,換著騎,以此來節省馬力。
關鍵時刻能夠發揮出驚人的效果!
類似於二戰時期的閃電戰,以閃電速度奔襲敵國後方,攪他個天翻地覆!!
同時也是在借鑒漢武帝時期的霍去病,以戰養戰、兵貴神速,貫穿北方大地!
為了下好這手旗,劉辯甚至命令全軍將不必要的輜重全部丟棄,隻留下能夠保障三天的糧食,快速行軍!
這也意味著如果在三天之內不能遇到敵軍,並成功消滅對方,他們這兩萬孤軍很可能餓死在這北方大漠之上。
大軍行至第二天,荒漠上風沙很大,阻擋了漢軍的視線。
這個時候,劉辯的戰寵風暴雷龍發揮出了關鍵作用。
翱翔至天空中,為大軍指路!
“轟!”
風暴雷龍從天穹上重重落下,來到劉辯麵前,驚喜道:
“主人,我看到了烏桓人的營帳區!”
……
喜歡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請大家收藏: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