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這是某聽過最好笑的笑話了,我們的南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漢軍根本不會從這裡進攻!”
“何況如今的局勢已經如此明朗了,宰相大人難道看不見嗎!?漢軍已經明而皇之屯兵於遼東,
我們現在考慮的應該是如何守好西部軍區,已經如何把那該死的張遼殺掉!”
這位大臣身著紫袍,地位也僅次於金誌軒,乃高句麗國的太尉,掌管全國軍隊。
太尉的話語顯然贏得了更多大臣的讚同,在他們看來南部軍區確實不需要派兵駐守。
因為地勢險要,城池堅固,如果沒有重兵壓城,隻是一兩支軍隊根本破不了城門。
而現在大漢的兵馬都駐紮在遼東,怎麼可能從南部樂浪郡發兵呢?
況且這個時候張遼所率領的烏桓鐵騎彆說有多囂張了!
在大敗一萬倭軍前,還攻破了他們的新城,使得高句麗損失慘重。
尤其是這些大臣們他們也都是各個地方的世家大族,在各地都置辦了家產。
尤其是在新城,與大漢交界之城,這個城池由於最靠近大漢,因此商貿往來最為頻繁。
也因此,新城的發展很快,大臣對此地的投資也最多。
張遼這一破城,直接讓他們損失慘重。
自然是萬萬不願意看到張遼繼續霸占著新城。
因此,在群臣一眾表態後,紛紛支持太尉的決策。
調遣南部軍區的軍隊去圍剿張遼,西部軍區的軍隊暫且不動,震懾大漢遼東郡士卒。
高男武閉眸深思後,也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傳本王手諭,調遣南部軍區大軍圍剿張遼並收複新城,不過南部軍區留下一支三千精銳鎮守城門,以防萬一!”
高男武屬實是所有大臣的要求都照顧到了,既調兵圍剿張遼,也留下一支精銳繼續鎮守南門。
然而,這樣一支三千精銳真的能阻擋住大漢帝國的鐵蹄嗎?
就在高男武發布王令後不久,又一道前線急報傳回王都。
“遼東郡駐紮許久的大漢軍隊終於開動了,正朝著桓仁城行駛!”
王位上的高男武一臉不屑的說道,“獅子終於忍不住了嗎?!哼,可惜本王早已預料到了。”
“想借助張遼這股騎兵調動本王西部軍區的軍隊前去支援?哈哈,太嫩了,本王自巋然不動。”
“傳本王王令,讓桓仁城的守將堅守城池,無論敵將如何挑釁,都不要出城迎戰,守城便是。”
“桓仁城這段日子已經被修繕的堅如磐石,再加上有陣法師的布陣,即使他們有投石車也奈何不了我們!”
高男武不愧是高句麗國最英明的王上之一,未雨綢繆,已經將西部門戶桓仁城修建的固若金湯。
他已經抱著烏龜老王八的心思,采取堅守不出的戰略。
反正他們是守城一方,有本土作戰的優勢,糧草、後勤補給這些那是管夠。
而漢軍不一樣,他們遠道而來,糧草的運輸是一大問題,再加上現在這天氣變換多端。
一旦他們的糧草後勤無法補給上去,那麼就會全軍潰敗,到時候便是他們轉守為攻了!
心中如是想到,高男武心情大好。
“對了,速派使者前往倭國,請求援軍支援,就說漢軍要進攻了,他們不會坐視不管的,畢竟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也明白。”
喜歡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請大家收藏:()我在神話三國當仁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