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漢,洛陽。
皇城,南宮,嘉德殿。
耀眼金光從天而降宛若甘露,將守衛在嘉德殿門前的金武衛身上的金甲照得十分光亮,宛如身披金光的神使。
朱紅大門口左右兩側各站一位鐵塔似的猛漢,身上的煞氣滔天,麵相可怖,赫然是典韋、許褚。
兩尊門神一般的猛將立於門前,給嘉德殿附著上一層無形的保護罩,臣子入殿之時皆心驚膽戰。
殿內。
群臣跪拜,朝著上首龍椅之上身著皇袍的天子劉辯行稽首禮。
“陛下,臣有本奏。”
兵部尚書郭嘉赫然出列,清瘦的身影雖不高大,但他言語的分量卻很重,朝中無人不敢給其麵子。
隻因他乃是天子劉辯的首席謀臣之一,深謀遠慮,很少失算,為天子身邊的大紅人。
“準奏。”
劉辯揮了揮袖袍,麵上沒有一絲表情,真正做到了喜怒不形於色,天子威嚴頃刻散發。
“倭國戰事已定。”
“尚書令賈詡、平東將軍黃忠、龍牙將軍趙雲領軍十萬,於鹿兒島設伏,潰敗倭國十萬大軍,斬獲四萬,俘虜五萬,餘者潰逃。”
“倭國女王得知後,當日便派遣使者出使我國,乞求求和。”
此言一出,群臣激昂,大漢的威望已遍及東荒各地,聞者無一不聞風喪膽,所到之處,諸國避退,若是不退,一戰便知深淺。
故而,大漢如今在東荒大陸上就是名副其實的霸主帝國!
倭國這個不聽話的餘孽,如今也知道委曲求全了,原先桀驁不馴的態度跑哪兒去了?
群臣慨然大笑,皆祝賀大漢這場大勝。
然。
龍椅之上,大漢帝國真正的執權者臉色依舊,從那張俊逸非凡的臉龐上看不出一絲一毫的神色波動。
故,群臣笑了一會兒後見天子臉色平靜,便很快止住了笑聲,靜靜地等候天子發話。
劉辯現在倒不是真的不想笑,而是倭國的行徑實在有些蹊蹺了。
戰的是你,現在不戰的又是你,雖說被漢軍大敗,情理上解釋的通。
但從暗衛獲取的情報來看,依照倭國女王的卑彌呼的性子,會如此輕易服軟嗎?
劉辯沉寂片刻後,開口詢問群臣意見,“諸位有何見解?”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臣出列,拱手說道:
“陛下,老臣以為戰爭的本質是為了不再戰爭,既然倭國已然服軟,不如給她們一個機會。”
“況且我們大漢這幾年來戰爭不斷,雖能大勝,但對百姓們造成的負擔太過沉重了,若是能夠不戰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說話的老臣,正是大漢內的一代大儒鄭玄,也是如今大漢朝堂之中的禮部尚書,為眾人所敬重敬仰。
朝中很多臣子還都是鄭玄的學生。
因此他的發言一出,很多主張繼續作戰的臣子也開始轉變思路,更加偏向於禮部尚書鄭玄。
“鄭大儒所言極是,既然倭國願意求和,不若按照原來那般,每年讓倭國按時進貢並派遣使者進殿朝拜。”
“如此一來,既能夠展示我大漢的仁義,又能夠讓這些小國感受到天朝上國的威嚴,而且我們也不用再出兵發動戰爭,豈不是一石三鳥?”
鄭玄弟子出列附議道。
“兵部尚書你有什麼想法?”
劉辯掃了一眼朝堂,見有大部分臣子都附議鄭玄之言,於是點名讓郭嘉出列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