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些人不理解自己對百姓還是挺好的,為何百姓們就是不感恩,不效忠自己?成天到晚地提醒百姓,我對你們如何如何的好,要是沒有我你們就沒有如今這麼好的日子,可是百姓卻隻當做耳邊風,根本就不把他當回事。你希望彆人感你的恩,彆人卻隻朝你投以鄙視的眼神。不要怪老百姓不懂得感恩,實在是你不懂得一個真理,那便是強者為尊的道理!你如果是個軟不拉幾成天滿嘴以和為貴和平共處的廢物,就是對百姓再好,百姓也不會把你當回事,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拋棄你而去追隨他們心目中的強者,楊鵬為什麼在燕京人氣那麼高,就是這個道理,一個十分淺顯的道理。
扯遠了,言歸正傳。項大年見高麗人根本就聽不懂自己的話,索性隻小聲交代武行一番。武行便對眾高麗百姓揚聲道:“大家排好隊,依次進入,後麵的事情有我們燕雲的官員進行安排!”高麗百姓聽到這話,連忙站了起來,在城門前排起隊來,隻片刻工夫就排起了一列長長的幾乎望不到儘頭的隊伍。高麗百姓依次接受燕雲軍士兵的檢查,確認沒有問題之後才得以進入城中,燕雲軍主要是檢查這些高麗百姓有沒有攜帶兵器,如果帶了兵器,又是壯漢,便會被立刻看押起來。在後麵排隊的人中,有人看到了這一情況,於是悄悄地把身上的兵器扔掉,卻沒想到旁人看到了他的行為,立刻高聲揭發他,當即便有燕雲軍士奔上來將其拿下。有幾個人見情況不妙,趕緊拔腿離開了隊伍,逃走了。
楊鵬和耶侓觀音回到臨時行營,還沒來得及坐下來,王開便奔了進來,將一封書信呈上,說道:“楊瑛大人從燕京發來的軍報。”
耶侓觀音走上前,接下軍報,過來遞給楊鵬。楊鵬拿起軍報,看了看,隻見信封上寫著‘燕王親啟’四個秀麗端莊的大字,正是楊瑛的字跡。楊鵬笑了笑,拆開信封,取出信紙,展開看了起來,微微皺起眉頭。站在一旁的耶侓觀音見楊鵬流露出這樣的神情,不用看書信就猜到了個幾分,心中不由的焦躁起來。
楊鵬放下書信,皺眉道:“遼國大軍在耶侓虎城的率領下與蒙古軍鏖戰,連戰連敗,已經退到了蒼耳河北岸了,與此同時上京府已經失守。”蒼耳河,遼國上京道和中京道交界的界河。
耶侓觀音雖然已經料到了幾分,可是聽到這樣的消息,還是感到心頭一震,難以接受,皺眉道:“大哥勇武非凡,又是沙場宿將,率領兩倍於敵的兵力,怎麼可能敗得如此之慘?就算難以打敗蒙古軍,守住陣線應該是辦得到的!怎麼會如此兵敗如山倒!”
楊鵬不由的想到曆史中蒙古鐵騎橫掃歐亞的壯舉,僅僅兩萬戰騎居然就全殲了歐洲十幾萬重騎兵聯軍,戰力之強自然不需贅言,其三十萬戰騎擊破耶侓虎城六十萬大軍,倒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相反,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隻是蒙古人如此威勢,隻怕契丹人抵擋不了多久啊,若契丹人崩潰,蒙古人吞並遼國土地,那麼燕雲隻怕就要麵對一個最為可怕的對手了!楊鵬微微皺起眉頭,思考如何應對最壞的局麵,可惜如今燕雲糧草不足,否則便起大軍幫助契丹人對付蒙古人,乘蒙古人還未真正崛起之時徹底打垮了蒙古人!楊鵬相信自己一手打造出來的燕雲虎狼,說什麼也不會遜色於蒙古軍。
楊鵬將亂七八糟的思緒暫時拋到了腦後,看了一眼耶侓觀音,見她眉頭緊皺,十分憂愁的模樣,於是寬慰她道:“你不要太擔心了,遼國乃是能與我們燕雲相提並論的強國,蒙古人雖然勢力驚人,要擊敗遼國也絕非易事!我想遼國一定可以抵擋住蒙古人的進攻!”耶侓觀音看了一眼楊鵬,說道:“我雖然擔心,可是卻沒有任何用處!我是大遼國的叛逆,大遼國的興衰榮辱已經與我無關了!”楊鵬溫柔地笑了笑。耶侓觀音突然氣惱地道:“我又不是那種沒用的女人,你不用擔心我!”楊鵬笑著點了點頭。
耶侓觀音想起一事,問道:“楊瑛的來信中難道就隻說了這件事情?”楊鵬看了一眼手中的書信,說道:“她還說了天京新城的一些情況……”說到這裡,楊鵬竟然皺起了眉頭,眼中竟然閃過了一絲憤怒之色。
朝廷使者禮部尚書王孝直,在天京新城盤桓了多日,雖然蒙韓冰、耶律寒雨數度接見,言談甚歡,可是王孝直最希望得到的卻一直沒有得到。當日朝廷眾臣之所以爭先恐後地希望當這個欽差大臣,他王孝直之所以願意千裡跋涉走這一趟,說白了,其實不過是以為這是一趟美差,隻要到了天京新城,燕王一定會贈予無數金銀珠寶。然而王孝直在天京新城盤桓了多日,雖然燕雲方麵對他十分客氣,可是卻沒有一兩銀子的饋贈送予他的手中,於是乎心中不免生出怨憤來。
王孝直又在天京新城呆了幾天,見燕雲方麵根本就沒有賄賂他的意思,覺得再待下去也沒有什麼意思了,於是決定第二天便啟程回京,心裡已經盤算好了,要在皇帝麵前好好告楊鵬一狀,怠慢天使那是輕的,他楊鵬收容官家的眾位嬪妃,霍亂宮廷,陰蓄野心,圖謀不軌。王孝直狠聲道:“你如此怠慢我,我也要叫你不會有好果子吃!”這便是讀書人了,仇恨可以來得如此迅猛,就在不久之前他還一個勁地諂媚楊鵬呢!
當天晚上,一個不速之客來訪,想要求見王孝直。王孝直正在氣頭上,不想見,不過在看到對方送來的禮物之後便改變了想法,那是一顆雞蛋大小的夜明珠,以王孝直的見識,知道那絕對是稀世奇珍,即便皇室,像這樣的珍寶那也是不多見的。
王孝直在客館的後廳中接見了這位不速之客。來人是一個瘦瘦高高年輕英俊的年輕人,一身儒衫,風度翩翩,儒雅不凡。他十分恭敬地朝王孝直拜道:“晚生商士衡拜見大人!”
王孝直神情一動,連忙打量了商士衡一眼,問道:“你可是太宗朝中過狀元才名滿天下的那個商士衡?”商士衡微笑著頷首道:“正是區區在下!”王孝直嗬嗬笑道:“原來是商大才子,失敬失敬!”商士衡連忙躬身道:“不敢不敢!大人謬讚了!”這個商士衡,就是滄州本地人,是當年與倪成謀齊名的才子,太宗時期中過狀元,後來做了山西地區晉州的通判。不久之後,契丹人大舉南下,山西各州府相繼淪陷,那些飽讀詩書的讀書人爭先恐後地投降了外敵,時任晉州通判的商士衡自然是秉承讀書人一直以來‘良禽擇木而棲’的理念,隨大流投降了契丹人,被契丹人提拔,做了晉州的知府,一時之間誌得圓滿,十分得意。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契丹人占據中原並不能長久,燕雲強勢崛起血戰中原,收複河山。契丹人退到了雁門關以北,商士衡見風使陀立刻投降了燕雲。燕雲方麵保留了他的原職,然而不久之後在一年一度的官員考核中,商士由於衡治下的晉州官吏腐敗,民政混亂,被燕王府撤消了職位,發還原籍。商士衡認為楊鵬破害讀書人,對楊鵬恨之入骨,與士林中人喝酒閒聊之際,總是有意無意地流露出對燕王和燕雲的不滿和敵意,並且有一次的酒後還把燕王楊鵬比作了秦始皇,說楊鵬許多針對教育界和讀書人的政策簡直就是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個言論傳到了楊鵬的耳中,楊鵬卻並沒有將這當回事,反而認為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錯在沒將儒生殺徹底,沒將儒家經典燒乾淨,否則華夏也不會被慢慢地消磨了鬥誌,最終成為一頭被閹割的老虎。儒家思想最大的作用,不是與人爭鬥,教人競爭進取,而是消磨掉自己的鬥誌,變成一個任人宰割的廢物。
王孝直嗬嗬一笑,“商公子不必客氣,當年本官可是久仰公子大名啊,隻是當時無緣一見。”隨即指了指左首的座位,“公子請坐。”商士衡謝坐,走到左首處坐了下來。抱拳道:“在下冒昧來訪,是有一件大事想要與大人商議!”王孝直做洗耳恭聽狀。
第(1/3)頁
第(2/3)頁
商士衡揚了揚眉毛,流露出悲天憫人痛心疾首的神情,說道:“大人可知那燕王如今在做的事情,簡直就與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一樣,有的方麵甚至猶有過之!若任由他胡作非為下去,假以時日,我華夏大地必將禮崩樂壞,道德淪喪,那破壞可比契丹人南下要嚴重得多!契丹人尚且做不出的事情,那燕王卻都做得出來,朝廷必須想辦法製止他才行啊!否則我華夏族雖未滅亡,卻等同滅亡了!”
王孝直驚聲道:“竟然有這樣的事情?”
商士衡從袍袖中取出一個小冊子,站起身來,雙手呈給王孝直。王孝直接過小冊子,打開,看了起來。這時,商士衡道:“在下曾經在燕王手下為官,隻是看不慣他的倒行逆施這才毅然告辭。這本小冊子上記錄的便是燕王施行的倒行逆施的一係列政策的冰山一角。”
王孝直並未放在心上,裝模作樣地看了一遍,皺眉道:“沒想到燕王居然如此不知輕重,這豈不是要毀掉暴秦之後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禮樂秩序嗎?真不明白他究竟是怎麼想的?”
商士衡抱拳道:“大人,我輩讀書之人,維護聖人之道義不容辭,絕不可讓楊鵬此種倒行逆施的行為繼續下去,必須加以製止!我們華夏一族,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條安國利民的道路,為了我們華夏一族的前途,為了千千萬萬黎民的福祉,必須終止燕王,救黎民於倒懸!”商士衡說得情真意切,說到動情之處,更是涕泗橫流,無比激動。
王孝直暗道:‘我身為天使,代表朝廷代表皇帝千裡迢迢來向他表達善意,他卻無任何表示,如此怠慢,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總得給他點顏色看看,叫他明白,本大人可不是好惹的!’一念至此,便想要利用這個商士衡,於是痛心疾首地道:“本官和陛下原本以為燕王是國家棟梁,卻沒想到他居然如此荒唐,做出如此多有違祖宗法度倒行逆施的事來,真是太過分了!”
商士衡見王孝直如此說,不由的暗喜,趕緊趁熱打鐵道:“朝廷為華夏正朔,當此華夏存亡道德斷續的關鍵時刻,絕不可姑息燕王倒行逆施的暴行,應該公開降旨斥責燕王暴行,甚至於直接出兵以恢複朗朗青天!隻有如此,才不負天下萬民之望,才能平複天下士子的怒火,才能免除華夏墮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王孝直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讚歎道:“商公子所言極是啊!若是坐視不理,不說整個華夏,至少中原大地會淪入浩劫,中原雖未被異族統治,卻也等同於陸沉了,甚至危害猶有過之!儒家正統,那是無數仁人誌士用鮮血換來的,是曆史的選擇,自然也是人民的選擇,決不允許妖邪之輩動搖這一點而讓華夏大地陷入永無止境的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