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不是春遊勝春遊
不是春遊勝春遊,深入實踐樂悠悠。
1974年3月1號了,我們學校開學了。開學,同學們來學校什麼也沒帶。沒帶,我們是來聽信的。我們這屆學生到去年年底就上完高二了。按著新學製九年製,小學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我們到去年底就應當畢業了。
畢業,去年年底那一學期我們滿心歡喜,早就帶著回鄉的願望,等著畢業領個畢業證就回鄉了。可是,就在剩下幾天的時候,學校通知了,老師說上級不讓畢業,叫等通知。等著通知,我們等吧,我們等到放寒假了,也沒等來。
沒等來,就盼望著這學期開學聽信了。聽信,這回開學了,我們來了,學校告訴了,我們高中畢業要延期到1974年7月25號了。
延期,延期到7月25號了,這回我們畢業時間明確了。
明確了,那我們這一學期乾什麼呀?學什麼呀?我們高中的課程早就學完了。課程學完了,又沒有新教材,學校開始安排學習農業知識了,學農業知識,也沒有教材,老師講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老師講,講了,解釋,講了理論,又到生產隊裡請來有生產經驗的農民伯伯來介紹經驗。老師說,這是為我們高中畢業回鄉參加社會實踐打好基礎。
打基礎,在記二十四節氣時,老師還教我們一首結合農時的歌,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乾,清明芒種麥,穀雨種大田、、、、、老師,教了,還帶領我們到周邊生產隊裡去體驗,像到清明了,去富民生產隊問,問人家種小麥了嗎?人家說種了,和人家交談交談,再叫人家領著我們到麥地看看;等著到穀雨了,又選一個大隊,幾個生產隊,去看看人家在種什麼大田作物呢,是穀子,是苞米,還是高粱,黃豆。同學們說這趕上春遊了。
趕上春遊了,農村種地的季節過去了,學校給我們換新的實踐課了。新的實踐課是參加公社社辦工廠活動。公社社辦工廠當時有木工廠。有水泥板廠。木工廠,製作木器,水泥板廠,天天搞澆築,澆築水泥板,澆築水泥管。老師說,你們畢業了,到社會實踐中,說不上乾啥,你們學學這個,知道木工用什麼家夥事兒,學學澆築,知道,水泥管,水泥板,怎麼澆築,也很好。
學,學唄,對於我們學生來講,求知欲,都非常強。六月份了,六一都過了,學校開始叫我們兩個畢業班搞勤工儉學了,搞勤工儉學,學校老師領著我們上山河屯子北邊,鬆花江大壩南邊大柞樹崗篩沙子、;篩沙子,不要沙子,要河蘭石,河蘭石賣給公社社辦工廠。老師說,這既能解決學校辦學經費不足的問題,又能擴大我們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視野。
參加社會實踐,參加吧,學校定的,兩個高二班,一替一天,一三五是三班,二十六是四班。我們是三班。6月3號了,星期一,早晨了,這是去篩沙子的第一天,李曉傑和王麗來了,來找我了。問我能去嗎?我說去啊,我說去,李曉傑噘嘴,說家軍哥,這麼遠怎麼去呀?
“怎麼去,也得去呀?也就是十五六裡地唄。”
“十五六裡地?沒有二十裡地嗎?我問彆人,他們都說有二十多裡。”
“啊,這分從哪走,咱要是像上學似的,從咱們屯子奔富民學校,再從學校奔正東屯子,從正東屯子再奔山河屯子,再從山河屯子奔北邊大江壩,從大江壩再往東走,到老師說的篩沙子場,那要說有二十裡地,那是隻多不少。可咱不走富民。咱從這邊走,從我家出去,直接奔富海,從富海屯子穿過去,再奔正東屯子就近了。這樣走,頂多能有十四五裡地。”
“哎呀,家軍哥,我真不想去。我就犯愁那走路。”
“你不去,人家學校不給你畢業證。”
“你不想去,你犯愁走路,啊,你叫家軍哥背你吧?”
“哎,王麗,彆亂說,叫俺娘聽到了,就不好了,俺娘在裡屋呢。”
“該死的王麗,你成天嫉妒我,你嫉妒吧,我早晚得叫家軍哥背我。”
“你也彆亂說,背你背她的,我倒想背你們,甚至背你們倆,得你爹媽同意啊。我現在是個窮學生。”
“哎呀,家軍哥,你真有雄心呀。”
“雄心?我畢業說不上乾啥呢?等著我事業有成了,我要那你們倆,養活你們倆,那還不是輕鬆的小事啊?”
“好,家軍哥有誌向。”
“有誌向,王麗,家軍哥這樣說,你高興了吧,不嫉妒我了吧。”
“不嫉妒,走,出發。咱給學校篩沙子去。”
“篩沙子,我沒拿工具鐵鍬和乾糧啊?”
“沒拿,李曉傑,我也沒拿。家軍哥我得回家求去呀?”
“求去,彆回去了,你回去,再回來,從這走,那得啥時候了,咱去晚了不行啊。拿工具,鐵鍬,乾糧,我家有,從我家拿吧。我拿四個大餅子,兩把鐵鍬夠用了吧?”
“苞米麵大餅子,我有一個夠了。”
“哦,王麗有一個就夠了,那家軍哥,我也要一個。”
“一個一個,加我的兩個,咱拿四個,我再拿三個鹹雞蛋,就得了。”
大家說著,我扛著兩把鐵鍬,李曉傑和王麗倆人背著四個乾糧三個鹹雞蛋,就出發了。
出發了,一路上,明媚的春光,和煦春風,一望無際的各種莊稼苗,百鳥在天空,在田間爭鳴。但我們都無暇欣賞。
我們就是瞅著前麵的橫壟台,一個一個的邁著過去。我們從我家出來,就奔北邊大黃土坑,從黃土坑,走毛道,從馬瑩北邊過去,奔富海,從富海奔正東屯,再奔到山河屯,從山河屯正大街向北穿過去,往東北二三裡地,就看著鬆花江大壩了。“哎,李曉傑,王麗你們倆看,那大江壩,咱快到了。”
“到了,家軍哥,這一路,你走的這麼快,我都得跟著小跑。”
“小跑,慢了不行啊。咱來的時候走快點,咱回去的時候,可以慢點。”
“李曉傑,家軍哥,這一路,還扛著兩把鐵鍬呢,咱倆還啥沒拿呢。是吧,家軍哥。”
“沒拿,你們倆還背著大餅子呢?
“那大餅子再不能背,那跟更完了?
”“誒,男女有彆嗎?”
“誒,李曉傑,家軍哥,你看那大壩上,咱班主任黃老師,那是和誰在那站著呢。”
“哎呀,家軍哥,你看那大壩旁邊那柞樹崗都有篩沙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