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一座籠罩在權力迷霧中的古城。
深夜,一名快馬疾馳的信使來到清風寨。"大人,洛陽有緊急密報!"
李銘正在書房研究地圖,聽聞消息立即讓人把信使帶進來。拆開密信一看,眉頭頓時緊鎖。原來朝中發生了重大變故,張讓等十常侍已經完全控製了朝廷大權。
"果然出事了。"他輕聲說道,"這些閹人是坐不住了。"
立即召集心腹商議。這次朝廷的變故,必定會引起連鎖反應。他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大人,"吳用分析道,"十常侍專權,朝中大臣必定不滿。再加上董卓已經開始調兵,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大亂。"
李銘點頭:"不錯。現在朝廷內部已經分成三派:以張讓為首的十常侍,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還有以袁紹為代表的世家大族。這三派之間的矛盾,遲早要爆發。"
他展開一幅最新送來的朝中勢力分布圖。經過這段時間的經營,他在洛陽布置了大量暗線,對朝廷的動向了如指掌。
"你們看,"他指著圖上的標記說,"何進雖然是大將軍,但實際上被十常侍架空。他已經開始秘密聯絡外界勢力,準備對付閹黨。"
"袁紹那邊也不安分。"王隱補充道,"他正在聯絡同族兄弟,似乎在籌劃什麼大事。"
李銘冷笑:"袁紹是想借這個機會上位。不過他恐怕要失望了,因為還有一個更大的麻煩即將到來。"
眾人都知道他說的是董卓。這位西涼軍閥已經開始調動兵馬,隨時可能入主洛陽。
"現在的關鍵是要看準時機。"李銘說,"朝廷這些勢力之間的鬥爭,必定會給我們創造機會。但在此之前,我們要做好兩手準備。"
他開始部署。首先是要加強在洛陽的情報網絡,必須對朝中的每一個動向都了如指掌。其次是要未雨綢繆,為可能發生的變故做準備。
"王隱,"他對情報主管說,"給洛陽的暗線傳信。讓他們密切注意何進和十常侍的動向,特彆是要關注他們各自的軍事調動。"
同時,他也沒有忽視袁紹那邊的情況。這位出身世家的權臣,最近在聯絡同族兄弟,顯然是在為將來的行動做準備。
"派人去盯著袁紹。"他吩咐道,"特彆要注意他和何進的來往。這兩人要是聯手,恐怕朝廷就要大亂了。"
正說著,又有密報送來。原來何進已經開始秘密調動軍隊,準備對付十常侍。但這個消息卻被張讓等人察覺,朝中的氣氛頓時劍拔弩張。
"來得正好!"李銘冷笑,"他們鬥得越厲害,我們的機會就越大。"
他立即修改策略。何進和十常侍的爭鬥,必定會影響到地方勢力。他們要在這個過程中小心周旋,既不能得罪任何一方,又要為將來的變局做準備。
"吳用,"他對謀士說,"擬幾道公文,分彆給何進和張讓送去。話要說得漂亮,表示我們願意協助朝廷維持秩序,但具體的承諾一個都不要做。"
吳用領會意圖,立即去擬文書。這種模棱兩可的態度,正是現在最需要的。
與此同時,李銘也沒有放鬆對董卓的關注。西涼鐵騎的調動已經越來越頻繁,顯然是在為進軍洛陽做準備。
"派一支特彆小隊去監視董卓。"他對王勇說,"要選最精銳的人手,決不能打草驚蛇。"
王勇領命而去。這支特彆小隊是他們最近訓練出來的精銳,專門負責這種高難度的偵察任務。
夜色漸深,但李銘的工作才剛剛開始。他要把每一個可能發生的情況都想得周全,然後製定相應的應對方案。
"來人!"他突然喊道。
"大人有何吩咐?"親兵立刻答應。
"去把儲備倉的清單拿來。要重新核查一下物資儲備,為可能的動亂做準備。"
清單很快送到。李銘仔細查看每一項物資的儲備情況,特彆關注糧草和軍需物資的儲備。
"糧草要繼續增加。"他對後勤官說,"雖然現在看起來太平,但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有大亂。到時候糧食就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
同時,他也在考慮如何利用這次朝廷的動蕩來擴充實力。何進和十常侍的爭鬥,必定會影響到軍隊的調動。到時候說不定能趁機收編一些精銳。
"王勇,"他對大將說,"讓咱們的人都打起精神來。一旦有機會,就要立即行動。特彆是那些駐紮在邊境的小股部隊,要重點關注。"
王勇會意地點頭。這段時間他們一直在關注邊境的軍隊調動,就是為了等這個機會。
"大人好算計!"吳用讚歎道,"利用朝廷內亂的機會來擴充實力,確實是個好辦法。"
李銘搖頭:"這隻是權宜之計。真正的機會,還在後麵。等何進和十常侍鬥得兩敗俱傷的時候,董卓就會趁機入主洛陽。到那時,才是天下大亂的開始。"
他開始仔細規劃。首先是要在洛陽布置更多的暗線,把朝廷的每一個動向都掌握在手。其次是要趁機擴充實力,為將來的大事做準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