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基業的工作剛剛開始,一個更為緊迫的問題就擺在了眼前——糧食供應。
"大人,"王隱快步走入,神色凝重,"兗州那邊傳來消息,各地糧倉儲備都不足了。特彆是軍糧,按目前的消耗速度,最多隻夠三個月用度。"
李銘放下手中的竹簡:"曹操怎麼說?"
"曹操已經召集荀彧等人商議對策。但目前的情況很棘手。新擴編的軍隊需要大量糧草,而兗州本地的產量又跟不上。如果靠收購的話,成本太高,財政根本支撐不住。"
"百姓那邊呢?"
"更是問題。連年戰亂,很多農田都荒廢了。加上流民日益增多,如果不儘快解決糧食問題,恐怕會出大亂子。"
李銘站起身,走到地圖前:"正好,我早就想建議曹操推行屯田製了。現在機會來了。"
他立即召集心腹商議對策。糧食問題關係到基業的根本,必須儘快解決。
"大人,"吳用分析道,"屯田製確實是個好辦法。可以讓軍隊自己種地養活自己,還能安置流民。但關鍵是如何組織實施。"
李銘點頭:"沒錯。這就需要一個完整的製度設計。"
他立即開始擬定詳細計劃。首先要劃分軍隊,把他們分成戰鬥部隊和生產部隊。戰鬥部隊專門負責防務,生產部隊則負責屯田。
"王勇,"他吩咐道,"你去準備一份詳細的製度設計。要把以下幾點都考慮進去:
第一,如何劃分土地。要根據土地肥沃程度和灌溉條件來分配。
第二,如何組織生產。要建立合理的勞作製度,既不能影響軍事訓練,又要保證農事不誤。
第三,如何分配收成。要讓參與屯田的士兵能夠得到實惠,但也要保證軍需供應。
第四,如何管理監督。要防止出現偷懶應付或者中飽私囊的情況。"
正商議間,又有探子帶來新的消息。曹操已經開始在各地勘察適合屯田的荒地,還派人去收集農具和種子。
"很好,"李銘說,"看來曹操也意識到了問題的緊迫性。不過光有決心還不夠,還需要具體的實施方案。"
他立即修改計劃,準備親自去一趟兗州。這麼重要的製度變革,需要麵對麵地詳細說明。
到達兗州後,曹操立即召集眾謀士開會。當李銘提出推行屯田製的建議時,在座的人反應不一。
有人支持:"這確實是解決目前困境的好辦法。既能解決糧食問題,又能安置流民。"
也有人擔憂:"軍隊去種地,會不會影響戰鬥力?而且這麼大規模的屯田,組織起來很困難。"
李銘胸有成竹地說:"諸位的顧慮我都明白。不過隻要製度設計得當,這些問題都能解決。請聽我詳細道來。"
他站起身,開始詳細解釋自己的方案:
"首先,關於軍隊戰鬥力的問題。我們可以把軍隊分成兩部分。三分之一的精銳保持戰備狀態,專門負責防務。其餘的人分批參與屯田。而且要定期輪換,這樣既能保證戰鬥力,又能讓更多人參與生產。"
"其次,關於組織管理的問題。我建議按照軍隊的建製來組織屯田。什麼意思呢?就是以營為單位,每個營負責一片區域。營長負責統籌,隊長負責具體事務。這樣既有利於管理,又便於考核。"
"再次,關於收益分配的問題。我的建議是:收成的三成歸參與屯田的士兵所有,這樣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五成上交軍需,用於供應戰備部隊。剩下兩成作為種子和儲備。"
"最後,關於監督考核的問題。要建立嚴格的考核製度。每個屯田單位都要有明確的生產指標。完不成任務的要受罰,超額完成的要獎勵。這樣才能確保屯田效率。"
聽完這些建議,在座的人都連連點頭。就連一向謹慎的荀彧也表示讚同。
曹操更是大為讚賞:"李將軍這個方案考慮得很周到。不過實施起來可能還會遇到一些具體問題,不知李將軍可有應對之策?"
李銘早有準備:"當然。我們可以先選一個地方試行,積累經驗後再推廣。而且我已經準備了一份詳細的實施細則,請司空過目。"
他拿出一份厚厚的文書,上麵詳細記載了從土地丈量到收成分配的每個環節。
曹操仔細閱讀後,當即拍板:"好!就按李將軍的方案辦。荀彧,你負責統籌此事。要儘快開始實施。"
計劃確定後,行動立即開始。首先是選擇試點。經過仔細勘察,最終選定了離兗州城不遠的一片荒地。這裡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而且地勢平坦,很適合開荒種植。
"大人,"吳用問道,"為什麼選這裡做試點?"
李銘解釋道:"這裡有三個好處:一是離主城近,便於管理監督;二是條件好,容易見效;三是地勢開闊,便於擴大規模。"
試點確定後,開始組織人手。按照計劃,從軍中選出一個營的兵力參與屯田。事先對他們進行了專門培訓,教授基本的農業知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