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李銘立在高台上,遠眺著四方的篝火。那些星星點點的火光,映照出了他勢力範圍的邊界。
自從大規模的人事調整結束後,已經過去了半個月。新的權力格局逐漸穩定,各部門都在按照預定的方向運轉。但李銘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主公,各地的報告都送來了。"程虎快步走上高台。
李銘接過密報,仔細閱讀起來。這些報告來自各個方向,彙集了最新的軍情和政務信息。
西部三郡已經完全在掌控之中,趙德的屯田政策初見成效。當地百姓生活逐漸改善,對新政府的支持度不斷提升。
東部沿江一帶,周泰的水軍訓練有條不紊。新式戰船的建造也在加緊進行,預計再有兩個月就能形成一支完整的艦隊。
中部要地由王朗主政,推行新的法製改革。雖然遇到一些阻力,但整體上還是穩步推進。特彆是在基層治理方麵,已經顯現出明顯的效果。
"看來各地都在按計劃發展。"李銘滿意地點頭,"不過還不能掉以輕心。"
程虎附和道:"是啊,尤其是江東和荊州那邊,最近動作不小。"
李銘展開另一份密報。這是陳平派出的細作傳回的情報:周瑜正在秘密擴充軍備,似乎在為某個大動作做準備;劉備一方也在積極拉攏荊州世家,意圖染指荊州。
"這兩家都對荊州虎視眈眈啊。"李銘冷笑一聲,"不過現在還不是他們動手的時候。"
"主公為何如此說?"程虎好奇地問。
李銘解釋道:"周瑜雖然野心勃勃,但孫權不會輕易允許他貿然出兵。至於劉備,沒有諸葛亮坐鎮,他也不敢輕舉妄動。"
"那我們該如何應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李銘胸有成竹,"關鍵是要利用好這個機會,為我們的下一步行動創造條件。"
說著,李銘走到沙盤前,指著荊州的位置:"你看,荊州是連接南北的樞紐,誰控製了這裡,誰就能在未來的爭霸中占據主動。"
"所以主公準備"程虎若有所思。
"不錯,"李銘點頭,"我們要在荊州經營出一個穩固的基礎。不過這件事要徐徐圖之,切不可操之過急。"
就在這時,一名斥候匆匆趕來:"主公,江陵方向傳來急報!"
李銘展開密信,眉頭微皺:"劉琮那邊出了點狀況。"
原來,劉琮麾下的幾個重要將領暗中勾結江東,準備在合適的時機打開城門,迎接周瑜的軍隊。
"要不要立即派兵支援?"程虎問道。
李銘搖搖頭:"不急。這反而是個機會。"
他走到案前,寫下兩封密信:"你親自帶人,把這兩封信分彆送到指定的地方。記住,一定要確保送到正確的人手中。"
程虎領命而去。李銘重新回到高台上,目光深邃。他知道,自己布置在荊州的暗子即將派上用場。
次日一早,李銘召集核心謀士商議對策。
"諸位,荊州的局勢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李銘開門見山,"我們要在這個節骨眼上,既不能顯得太過積極,又不能完全袖手旁觀。"
郭嘉第一個發言:"依我之見,可以暗中支持劉琮,表麵上卻要與江東和劉備都保持著某種微妙的平衡。"
"不錯。"賈詡接著說,"現在最重要的是不能讓任何一方占據絕對優勢。要在他們相互消耗中尋找機會。"
李銘點頭:"說得對。所以我已經做了一些安排。"
他簡單說明了昨晚的部署:一封信送到了劉琮那裡,警告他部下有人不軌;另一封信則送到了江東細作手中,暗示劉備也在覬覦江陵。
"妙啊!"郭嘉讚歎,"這樣一來,劉琮必定會加強防範,江東和荊州之間也會產生隔閡。"
"但還需要更多後手。"李銘繼續說,"我準備派一支商隊去江陵,表麵上做生意,實際上"
眾人聽完李銘的計劃,都暗暗點頭。這個安排既能打探虛實,又能在關鍵時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另外,"李銘又拿出一份軍報,"我讓周泰的水軍在江麵上多做巡邏。一方麵顯示我們的存在感,另一方麵也是為了"
"為了監視江東的動向!"賈詡接話道。
"正是。"李銘滿意地點頭,"現在局勢正在向有利於我們的方向發展。關鍵是要把握好節奏,不能操之過急。"
商議完畢,李銘又單獨留下了陳平。
"情報係統的整合得怎麼樣了?"李銘問道。
陳平回報:"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現在我們在荊州、江東都建立起了完整的情報網,可以及時掌握各方動向。"
"很好。"李銘滿意地說,"接下來一段時間,要特彆注意這幾個人的動向。"
他列出了幾個重要人物的名字,這些都是能夠影響局勢走向的關鍵人物。
"屬下明白。"陳平領命而去。
傍晚時分,程虎回來複命:"兩封信都送到了。劉琮那邊已經開始秘密抓捕可疑人員,江東的細作也立即向周瑜報告了劉備的動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