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星者上的科學家們,完全不顧及其他因素。
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次極其難得的機會,可以親眼目睹行星被摧毀的全過程。
這些觀測數據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無價之寶。
於是,他們毫不猶豫地投入到協助後勤飛船收集第五行星碎塊的工作中。
有了如此強大的威懾力,戴立這邊接收戴森球的進程明顯加快了許多。
其他戴森球上的迪瑪紮恩人,都變得異常溫順,老老實實地交出了戴森球的控製權,並開始陸續搬離戴森球所在的星係。
這些戴森球,在未來都將被改造成舉星者,這無疑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為了確保物資運輸的便捷,每個戴森球所在的星係都將搭建安塞波星門。
與此同時,林科也重新回到了永恒星係,開始全麵接管知識星球上的所有知識。
畢竟,連迪瑪紮恩文明都需要專門建造一顆星球來存儲這些知識,林科自然也不敢奢望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將這些知識全部拷貝走。
人類聯邦在科技領域擁有一項其他文明難以企及的巨大優勢——量子通訊技術。
當其他文明還需要耗費巨大能量來維持即時通訊時,人類聯邦早已實現了跨星域的自由通訊。
這項技術的卓越之處在於,除了無法與其他世界進行溝通外,量子通訊在宇宙的任何角落都能保持暢通無阻,不受任何乾擾。
為了充分發揮量子通訊技術的潛力,林科對整個知識星球的通訊體係進行了全麵改造。
他不僅優化了原有的通訊網絡,還在太空中建造了一個規模龐大的量子通訊陣列。
這個陣列就像一張巨大的信息網,覆蓋了整個宇宙,使得無論科學院的科學家們身處群星世界的哪個區域,都能夠隨時隨地調取知識星球上的數據。
然而,僅僅實現通訊自由還不夠,如何將如此海量的知識傳遞到其他世界呢?
林科經過深思熟慮,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他決定建造一個專門的知識儲存設備,將所有的知識都拷貝到這個設備中。
然後,再將這個儲存設備放入空間神器“分裂”裡,利用神器的特殊能力,就可以輕鬆地將這些知識帶到其他世界了。
這確實是林科一直以來都想要去做的事情,畢竟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數據量也在與日俱增,如此一來,交易科技就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便捷了。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個世界都擁有數以千計甚至數以萬計的科技成果,那麼要將它們一條一條地整理出來,對於林科來說,無疑是一項極其艱巨的任務,甚至可能會讓他累得半死不活。
然而,如果有一個巨大無比的儲存設備,情況就會大不相同了。
這樣一來,林科便能夠將所有的知識都存儲進去,然後再將其交易給另一個世界進行拷貝。而且,由於他和其他幾個世界保持著聯係,這些知識還能夠得到持續不斷的更新。
既然現在基礎材料已經不再匱乏,那麼說乾就乾!
林科當機立斷,立刻向科學院下達了命令,要求他們著手建造這個數據儲存中心。
原本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的科學院,這下子更是忙得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
為了能夠按時完成任務,他們不得不采取一些緊急措施。
一方麵,科學院開始在社會上廣泛招募那些擁有高學曆的專業人才,希望能夠借助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加快項目的進度。
另一方麵,他們也毫不猶豫地大量使用機器人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