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佛教徒來說,佛就是完美的,就是至高無上的,所以沈無名儘管往上麵戴的高帽子,來忽悠明慧。
明慧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徒,自然也不會說佛會在意世界的目光。
她也是如此認為的。
所以,聽著沈無名字離經叛道的說法,明慧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而沈無名還在繼續輸出:“佛教有各種各樣的教派,有各種各樣的經義!”
“我們不可能沿著前人的道路,然後去重複走,那樣的話,永遠都走不到彼岸。”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無外乎如此,你說是不是?”
“你要開辟一條自己的道路,哪怕追求自己的感情,也同樣能夠成佛。”
“這樣的話,你能夠給世間眾生,提供一條更為廣闊的道路。”
“到時候,於佛教而言,你也是拿出了無窮無儘的大功德。”
“哪怕大雷音寺的如來佛祖聽到了,都得誇你一句有悟性。”
“你說是不是?”
佛門戒律森嚴,其實這一點,沈無名不怎麼反對,但是也不怎麼認可。
就如他方才所言,遵守這些戒律,難道就能夠成佛了?
這純粹扯犢子。
那你問問如來佛祖,他真的完全遵守了戒律嗎?那不可能的。
就像他沈無名,作為燕王殿下,也算是大漢的高層決策者之一。
可實際上,很多大漢的法律,如果條條框框搬出來,他也違反了不少。
這種事情,多了去了。
不管是任何一個集體,最核心的東西,一定不是強調他的紀律。
而是強調他的功績!
如今,明慧在擔心這個問題,是因為她一直接受的教育,讓她覺得自己背叛了佛。
而沈無名就是要重塑她這種思想。
“我大概明白了。”
明慧若有所思,眼睛微微發亮:“也就是說,我其實在探索另外一條道路。”
“如果可以,不用那麼嚴格遵守戒律,然後還能夠成佛,或許,能夠讓佛教更為擴大,讓佛能夠度化更多的人。”
現在的佛教就是因為各種嚴苛的戒律,讓很多人拒之如虎。
所以在佛教的擴張中,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導致信徒不想參與。
正如宋明理學一樣,存天理滅人欲,看上去也合理,甚至在當時特殊的背景下,可以說是保存了華夏命脈。
可作為一個功能性的東西,它本身的合理性,就要大打折扣。
所以到了後世,宋明理學根本就行不通,反對的人多了去了。
佛門如今也有這麼個意思,甚至嚴苛的地方,還超過了宋明理學。
最起碼,宋明理學要求滅人欲,但多多少少還是存了天理的。
可佛教的很多戒律,真的就是把你的所有天理人欲都給滅掉了。
如此這般,誰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