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嬸抽屜裡有糖。我吃糖。”淮西說完,看著自己已經摳下去一半的發糕。
打算回去了。
慢慢走出去。
看見江文從食堂出來,等上二叔,一起回去了。
回去見顧立夏的辦公室的人都來了。
也沒炫耀了,把搪瓷缸放好。
拉了顧立夏的手,“我想吃糖。”
顧立夏給拿了一個橘子糖。
專注看報。
很快,眼尖的張靜看見了江淮西腳丫子上的鞋,“淮西,過來,姨看一下你的鞋。”
看完,摸完,張靜羨慕了。“立夏,你家淮西腳丫子上的鞋子。在哪裡買的?什麼價位?還有沒有?”
顧立夏編故事,“去年沒買上淮西穿的塑料涼鞋,今年他又長了一歲。總不能還羨慕彆人腳上的鞋子。我就托人給做了。10元一雙。就他腳上那一雙的扣子,還是我們自己縫的。山裡人的手藝。”
“我想著供銷社買一雙送的涼鞋都得6塊錢。再加點,還能穿個質量更好的。就訂了。”
沈姨也看見顧立夏的鞋了,“怕是不止訂了一雙吧。我猜,你們全家一人一雙,之前江文就穿上了。”
顧立夏解釋,“他那個是之前就做好的,現成的。我們這不一樣,付了錢人家才給做了。”
張靜激動了,能做,“這樣,你幫忙,做淮北那麼大孩子的6雙,比淮北大234歲的,做3雙,我這腳,和你差不多的,做10雙,像江文一樣的,也做10雙。我給你一包紅糖。”
倒是沈姨也來了一句,“給我也訂一雙,我也給你一包紅糖。”
崔敏和王玲也來了興趣。
都不差錢,自己管錢。
崔敏最先說,“我一雙,我們家孩子一人一雙4雙。孩他爸他爺還有我爸一人一雙。我們家孩子5歲,7歲,9歲,11歲。往大了做點。他爸我爸和他爺,比立夏你高點。”
王玲也是打算給自己小家做,多了婆婆。
王玲沒公公,和娘家處的一般。
“我家孩子也差不多,6歲,8歲,10歲,12歲,我的,我男人也稍微比你高點,我婆婆和我差不多。”
顧立夏可不乾這差不多的事,“得有具體的尺寸才行。我可以幫忙去訂,但也沒有那麼快,這才周一,可以帶話回去,做好不知道什麼時候了,這家就一個鞋匠。而且孩子們的是10塊錢,秀兒的就已經和我們的一個價錢了,15。”
張靜連忙說,“行,中午回去量一下,我下午過來給你紙條。”
量一量,大家都放心。
沈姨最先反應過來,“我腳225㎝,錢和紅糖等下午。”
一雙鞋半個月的工資,太貴了。
王玲猶豫不決。
孩子們還是算了吧。
張靜想早點穿上,“這樣,我記得,我先捋捋。20㎝的6雙,22㎝的6雙,24㎝的6雙,這是孩子們,然後女人的,22㎝和23㎝,各做5雙,男人的26㎝和27㎝,各做5雙。3x6=18,180,20x15=300。”
“咱一年工資都沒有這個多。就這樣。一包紅糖少了一點,這樣,我給你加袋奶粉。反正現在才剛剛6月。還有7月,8月9月呢。沒問題。人家肯定會加班加點的乾,等一個星期。要是星期天送過來了,你去了政府後麵的院子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