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解決?七八千學徒工?我們廠不要。”
“我們也不要。”
“不要知青們的給我寫條子,我絕不會往裡麵塞人。”
“好了,有話要說的現在說,一個一個來,10分鐘一個。”
“8000個人,聽起來就是說大話,你說說,怎麼解決知青工作和工資。”
“我們拖拉機廠有很多接班的年輕人做活並不怎麼樣,既然這樣,是不是可以把這些年輕人換成學徒工,把那些技術高的重新請回來。”
“再就業就是了,都辦學徒工熬資曆,但是,老帶小,責任到個人。混吃等死的都該乾嘛乾嘛去,江城不養閒人,現在,回去通知新入職的沒下過鄉的年輕人都去修路去,工資革委會給。”
“行。老手上機,新手修路,把這些年輕人頂出去,我們也少很多麻煩。”
………
而剛剛辦完入職手續的江秀則終於反應過來了。
自己先是接了機械廠的班。
現在,1976年9月13,又接郵局的班。
完全自己沒努力,沒奮鬥一天。
“二哥,這是嫂子的工作,我接合適嗎?”
“入職都辦了,說這些乾什麼?走吧,人家張靜帶過來的那姑娘,爹是戰鬥英雄,姑姑和姑父這次也去抗災去了。早辦手續早完事。”
“可我對財務上的東西一竅不通。”
“不會就學。誰也不是天生就會,先學會爬,再學會走,再學會跑。你也一樣。”
“嫂子對你有安排了?”
“沒有,我自己會努力。”江文沒辦法說自己看了好多書,感覺自己什麼都會一點點。
重點是江文求著顧立夏買了很多自己想研究的東西。
研究的最明白就是一些小玩意。
所以,顧立夏既然沒提,那就是不合適。
江文能等的起。
………
大概交流一番,大家都有了思路。
“林多福,你去要上革委會的所有人的名單,讓他們自己去查從江城下去改造的教授,活著的全接回來,包括婚假的子女和他們的另一半還有孩子,回來修路,理由就是既然都是勞工,給誰做不是做。”
“顧副部長,這些人回來什麼時候了,怎麼修路?”
“現在修石子路,開春鋪水泥。至於怎麼修,我去繪圖。我需要一條接通各個鄉村,縣城和江城相連的道路。”
顧立夏手上的地圖,隻能看江城周圍,上遊的出了西城門17個村子,下遊出了西城門的25個村子。
護城河對麵的47個村子。
顧立夏沿河按比例畫圖,標記。
護城河2岸種樹。
裡麵車道。
把村子以最短的距離,全部相連到外麵的大道上去。
顧立夏發現,村子基本上都是遠離河岸邊的。
這就需要從村子裡另外修一條路。
這違背了顧立夏的本意。
但是人們居住在村裡時間長了,根本不可能願意遷居,更何況,沒有錢,什麼也做不成。
那就隻修主乾道,再在南城門出去那裡修一條跨河大橋,總不能永遠撐船蕩來蕩去。
把橋架上去。
顧立夏喊了一聲王樹國,“送去城建局,派人去按圖修就行。出了問題我負責,石子來了先鋪石子。”
回了辦公室,顧立夏想想,要緊的事情是什麼,是發動更多的人修路。
問題是最大的勞力在秋收。
顧立夏想想之前的新農村建設的旅遊村,看來還是得修房子。
那就修房子。
修院子。
先修小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