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人願意來的,但是他們家屬以前大多種地,來了之後也一樣,需要有地種,或者解決工作問題,部隊占的已經是最大的一個山窪了,當初規劃的時候就能利用的全部都利用上了。”
顧立夏現在仍然願意拉這些人,但是有言在先,“我知道,工作不一定有,但是房子和地肯定有,就是需要花錢。”
“當然,這邊種地實行承包責任製,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他們自己的。沒有工作就沒有辦法吃供應糧,這些的自己考慮,不能鬨事,除非有特殊貢獻,比如說風扇廠的葉家人,全部坐了辦公室。”
“優先女同誌入職,原因很簡單,供應,子女跟著母親享受的待遇不一樣。”
“知道,這些我們也考慮過了,給底下的人分析了。供銷社建哪裡?”江寒點頭。
“學校旁邊就是,圖書館,照相館,電影院,國營飯店這些,西麵仍然是居民區,我有規劃。”
下午上班時間到,其他人一走,顧立夏又帶著葛軍和林多福去了張家村,這一次,林多福主持大局,顧立夏就坐著看著。
張家村這邊對林多福的安排比起來江家村那邊好多了,完全聽指揮,執行起來快多了。
跟著去地裡的時候就看見了不少的梨樹,顧立夏就知道了張家村的發展方向。
果醬,罐頭,果乾。
直接挨著火柴廠建設一個烘乾廠就行了。
“村裡一共有多少梨樹?”
“301顆。”張家村的書記叫張興旺。
“產量如何?”
“一年結果,一年休息,也沒多少。”
“火柴廠過來的地方打算新建一個烘乾廠,這梨就可以送進去,這也是村裡的一筆收入,村裡的地和梨樹都分到各戶去維護,各管各的,等9月鄭家村對麵的學校建起來了把孩子們都送進去上學,改換門庭。”顧立夏看一眼張興旺還是說了出來。
有點小心思是正常的現象,都是為了東西不落外人嘴裡。
“還有,除了糧食,都開墾出來的土地上種瓜子,到時候城裡的廠裡收,榨油,做餅乾和瓜子酥。”
“哎,好。”回來劃分了土地。
又去了鄭家村。
鄭家村和江家村直接隔著一座低矮的山坡。
鄭家村最靠近江家村的就是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對麵是荒地,遠處才是鄭家村的村民聚集地。
路已經修好了,已經過了前麵李家村,劉家村,王家村,到了楊家村了。
以前到鄭家村開車都得繞2小時,現在用不了了,也就半小時就進了西城門口了。
鄭家村人少,49戶,更快一點,林多福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了。
顧立夏就是一個擺設。
鄭家村結束以後,回家。
王樹國去接下班和放學的人。
顧立夏開始掛家裡的照片,主要是客廳和走廊。
裝飾自己的書房。
書桌上麵擺放了主席石膏像,還有綠蘿和銅錢草,都是放在罐頭瓶裡麵的,小小一瓶。
之前就掛家裡的照片繼續掛起來,還有淮南後麵去照相館洗的那些,總之,顧立夏又偷渡了不少的相框。
除了客廳和餐廳左右兩邊的牆上,走廊,還有各個房間裡都有準備,顧立夏主打誰房間都有照片牆,誰也不能落下。
顧立夏現在考慮家裡要不要買一台黑白電視。
考慮再三,還是算了吧。
看報紙吧。
接下來,顧立夏他們四個人看江城周圍,上遊的出了西城門的17個村子,下遊出了東城門南邊的25個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