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不過10分鐘,到了辦公室的其他三人就都知道了,開會。
林多福一通知,顧立夏麻溜起身推門進了小會議室。
“什麼時候回來的?”顧立夏剛推門陸長征就聽見了,自然而然寒暄。
“剛下火車就給多福打電話了,剛辦公室坐了一會,咱說正經事,高考恢複了,全國18城一共才多少所大學,28所,這意味著什麼。”
“高考既然恢複了,每年考一次,不可能就這麼幾個學校,沒停高考前全國有60所大學,起碼今年就能全部恢複。”
“缺的不是校園,是老師,我得到了消息,當年下了牛棚的老教授會在4月開始恢複原職,這意味著什麼,很快,高校就建成了。”
“想一想,之前我們江城可沒有大學,現在,我們麻溜建設一個校園,我去跑申請,咱申請一個學校,今年從江城考出去的人不少吧。”
“6931個人。”崔澤記得最後的數據。
“對,這7000個人裡,回來20個,我們就能順利建校,我的意思是先以農學院的名義申請,申請下來了慢慢改綜合大學。”顧立夏永遠記得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立夏,有把握嗎?”崔澤瞬間反應過來了顧立夏的目的,人才。
“有。”顧立夏的回答很堅定。
“哪裡蓋學校,我們現在在城市2邊蓋了學校了,考慮到種地的村民,應該往中間蓋比較方便。”陸長征第一時間開始考慮地點。
“要不勝利橋對麵?”楊建平想的是放對麵好管理。
“還是算了吧,橋對麵就增加了運輸成本了,不如就這邊往東建算了。”
“現在東麵全是耕地,這不是破壞人家勞動成果嗎?”
“再往東?”
“能行。”
都覺得行了這件事就定下來了,顧立夏負責畫基本圖紙。
“對麵今年有家長送孩子去學校上學嗎?”顧立夏問起現在最關心的問題。
“沒有,大家嫌今年春天送孩子上學既浪費時間又學不會。打算後半年再送。”彆說彆人了,去年他們退伍就在過年那會了。
還有沒在家屬院上學的孩子,今年李翠就不願意送去學校,就讓大的看小的。
“咱們勝利橋去年就通了,我們沒怎麼動員是因為他們認為讀書無用,現在呢,高考恢複正常,以後畢業包分配的一個鐵飯碗。”
“父母沒有權利拒絕孩子上學的要求,家裡實在是有困難,讓孩子可以找我們寫借條,我們革委會幫助完成學業。”
“父母如果隻是單純的不希望孩子上學,希望家裡有一個勞動力可以掙錢,你們進村以後好好說服孩子的父親,將來上了好大學,找到好的工作,會比當下的一家人都要掙更多,不能隻顧眼前的東西。”
“還有,不送孩子上學就取消入住我們修的房子的權利,重點是什麼,男女都一樣,都得送去上學,不送那廠裡就不會收這個村的任何作物,都送一個思想落後的牌子,寫上年月日。”顧立夏話落。
“可是修橋不就是為了帶他們過的更好一點嗎?”楊建平不理解了。
“你這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思想也不對。”崔澤也覺得顧立夏太激進了。
“怎麼不對了,我十一歲了我家裡都沒打算送我去上學,院裡的嬸子們都知道我家已經開始給我打聽人家了,隻要彩禮高的人家。”
“我聽了嬸子們的進了食品廠找了婦女主任才有了上學的機會,小學畢業就已經16了,劉小草又開始打聽人家了,我承諾了初中畢業給他們要50的彩禮。”
“初中畢業又承諾了100的彩禮,高中畢業了,家裡買了工作,初中畢業的顧立秋上班,我下鄉。”
“江文家裡出事有機械廠的崗位,我寫了保證書絕不霸占,這才領證,辦了入職手續。這才留城。”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你不爭取,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那你輪到升職了怎麼不讓,你怎麼當上副團的?你怎麼就能當主任了?”
顧立夏最後的問話讓三個人都沉默了。
“為什麼要掃盲?為什麼要城裡招工要考試?走過場嗎?為什麼讓有技術的人乾技術活?”
顧立夏一句一句的提問三個人都更加沉默了,說實話,對於他們來說,修橋鋪路才是現在最緊要的工作,沒想過再去勸學。
總覺得父母不讓能怎麼辦,算了,那是他們的命。
如今一看,確實婦女能頂半邊天。
喜歡穿書,女配夢想做閒魚請大家收藏:穿書,女配夢想做閒魚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