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背好孫子,手裡拉著兩個稍微大點的。
去了供銷社就開始問,“衛生紙,那衛生紙還有一個叫衛生啥的。我想跟你說了,我沒記住。我小閨女讓我買的。”
“衛生巾,大娘這個東西可比那個月事帶好多了。這是咱們衛生紙廠做出來的,聽說還是跟國外買的那個生產線。這專門是為咱們女同誌服務的這個東西。這還是顧主任去了江城那邊琢磨的。”供銷社賣衛生巾的是田曉霞。
即便後來顧立夏和自己走的沒有那麼密切。
田曉霞還是很相信顧立夏這個人的。
有能力,有魄力。
單說房子。
有錢的人家都換了房子。
沒有錢的借著欠著革委會的錢也住了新房子。
總有一天會把這個錢還清的。
田曉霞也一樣,為孩子考慮,公公婆婆要了一座院子,自己和男人要了一個院子。
一次性掏出了6000塊錢。
雖然心疼,但是將來兒子離自己比較近。
田曉霞這麼一介紹,沒聽過的人都有好奇心,都圍過來了,“這多錢?”
“5塊錢一包,一包十片,一包管一晚上呢,我用過了,昨天正第二天,一晚上就用了這麼一片,還不用起夜。這可比衛生帶強多了。”田曉霞一介紹,大家都覺得貴。
“這也太貴了,我一個月吃肉也吃不了這個價錢。”
“就是,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的,哪裡有這個錢買這玩意兒。灶台底下掏點兒灰得了。”
有一個人這麼說,自然就有人附和。
“就是,就是。咱沒有那個命。”
“胡說八道什麼呢?”
“我要,我要一包。”蔡八妹還是疼閨女的,必須要買。
蔡八妹這個名字。
就代表了一個艱難困苦的故事。
蔡家夫妻倆,生一個是女孩,叫大妹,接著二妹三妹四妹五妹六妹七妹八妹,到蔡八妹出生以後才有了蔡耀祖。
大一點的2個留家裡乾活,小的送出去給人家當童養媳。
童養媳,又稱“待年媳”“養媳”,就是由婆家養育女嬰、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結婚。
舊時,童養媳在我國甚為流行。
之所以盛行童養媳,原因就是當時的社會非常貧窮落後,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低下,眾多的民眾因家境貧寒而無力扶養子女或娶成年女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就將女童賣予他人或從外地抱養一個女孩來做童養媳,待長女童到十四、五歲時,就讓她同男方“圓房”。
解放後,國家頒布了婚姻法,抱養童養女的問題在有的地區終於得到了徹底解決。
蔡八妹一袋50斤的玉米麵,加5斤臘肉,3歲賣到林家。
林家養大林家媳婦。
結果,蔡八妹和林凡他爸林有慧圓房辦酒的時候,蔡家又要20斤細糧,不給就不讓圓房。
沒辦法,蔡耀祖的第一個兒子出生了,蔡家所有姐姐妹妹都被要了個遍。
蔡八妹長在林家的時間更長。
每次回蔡家都不受待見,回去多久就得乾多久的活。
久而久之,蔡八妹也不愛回去,也不想回去。
生了2個兒子以後,生出來的老三雖然是閨女,但很疼愛。
喜歡穿書,女配夢想做閒魚請大家收藏:穿書,女配夢想做閒魚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