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俊連門都沒有給小女兒開。
無非就是為了她男人工作的事情。
陳文俊拒絕幫忙,一個男人,已經被家裡放棄了,結婚以後,家裡再次熱情,一點心都不長,就那樣吧。
陳紅霞敲不開書房的門,吃完飯回去了。
………
錄取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16號。
還沒給顧立夏和淮序和淮舟一起過生日呢,名單就貼出來了。
根據考生的初試成績、複試成績和調劑情況,確定了擬錄取名單。
擬錄取名單在學校的大黑板上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顧立夏第一時間就從係統那知道,自己和小姑子都被錄取了。
下課以後,消息傳的沸沸揚揚的,果然,古代文學第一行就是自己的名字。
而江秀則在國史下麵第二行。
顧立夏問了係統江秀在哪,知道在教室,就不著急了,自己先去找古代文學的老師楊慧。
之前隻是認識,並沒有深入了解過這位老師。
去了辦公室一敲門,人不在,路過的老師說上課著呢。
顧立夏道謝,在門口等著。
這位楊慧老師,入職人文學院,擔任古代漢語課的教學與研究,中文係老師,古代文學碩士生導師,校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負責人。
先後受聘為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中學語文課本“特約審稿”、教育部基地詩歌研究中心兼職。
專攻文字音韻訓詁之學,研究內容為中國古典文獻,重點為楚辭文獻。
她說,通俗一點,依靠讀書求學,是希望徹底改變家貧,窮困潦倒的狀況。
說高雅一點,給自己的人生留點痕跡,揚名後世,也為國家建功立業。
很實在,很樸實。
下課以後,楊老師回來了,顧立夏一眼就看見了,身材高大,麵龐嚴肅,一縷縷灰白的發絲整齊地盤在腦後。
她的眼角刻上了歲月的痕跡,但雙眸卻依然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楊老師,我叫顧立夏。”顧立夏主動打招呼。
楊慧開門,進去坐好,喝了一口水,才開口,“我了解過你,學術研究類似於出家修道,需要過著皓首窮經、暮鼓晨鐘般的生活。”
“我的要求是既然考上了,我希望你儘可能多的上課,當然,你這學期缺的課是半個月。你的工作,我也了解,很了不起,一個女同誌,我為你驕傲,我會儘可能為你們提供幫助。”
“還有一個問題,因為你們是第一屆研究生,學校決定,相同課程一起上,你有代課的能力嗎?”
顧立夏點頭,上課而已,可以,“有能力,但是我可能代不了幾節,一放假,我就回了江城了,工作也不能放,我儘可能開學期間多在學校待著。”
“行,回去吧,辦完手續你就可以回去了,9月見,還有,建議你參加一下期末考,考個第一名最好,要做就做最好的。”楊慧最後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