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本人一旦考上大學,現在的工作可以轉讓家裡人。
就這一句話,讓不少人動心。
隻不過,養家糊口的任務也重,很多人都猶豫不決。
真正付出行動的人,沒有幾個。
當然,這是他們的自由。
顧立夏隻是強調了懂技術的重要性。
23號,顧立夏打發了江淮西去叫江誌文。
從第一次見,顧立夏就對這個人的印象很好。
等人來了。
顧立夏直接領人進了書房,“坐,江家村咱們這一輩的年輕人,有多少人能踏實一點跟著你乾活?”
“其實主要說服了家裡這些老人,就啥事也好辦了,問題是現在說服不了這些老人。”江誌文坐下。
“那就不要上門來要工作,脫貧致富,這事誰不這麼想?為什麼彆的村就能踏踏實實的乾,那彆人不做你做嗎?”顧立夏是真的需要拉江家村的人。
江誌文點頭。
“那這樣。我以個人名義從渝城那邊給你買1000隻長毛兔,草料、剪兔毛、養殖、育種、防疫、兔毛收購、加工、銷售,這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一會把這本書拿上,回去學學。”
“再用你家老房子扒下來的那些材料,蓋2個兔舍,我記得你家就在村子裡最靠山的這一排,空地是有的。圈起來並到後院去,再和村子裡打聲招呼。”
“你要確定要,我就給你聯係那邊的人,這個錢,我先給你墊著,你什麼時候有了給我就行。”
顧立夏說完,江誌文就站起來了,拿了桌子上那本書,“賣毛,賣肉?”
“對。”
“我回家找家裡人商量一下。”這麼大的事,江誌文一個人做不了決定。
“行,儘快,天氣熱了,上了火車熬不住。”顧立夏把人送走。
江誌文回家,先打發孩子去叫爺爺奶奶,幾個叔叔伯伯。
江誌文和媳婦唐虎妞一共養活了5個孩子。
老大六二年生。
老二六四年。
老三六八年。
老四七零年。
老五七三年。
而江誌文又有兄弟四人。
他是老三。
上麵有2個哥哥2個姐姐,下麵一個弟弟一個妹妹。
姐姐妹妹都嫁去了外村。
村子裡隻有四兄弟和老兩口。
大哥江誌國,娶妻李家村來寶,育有五女3子,女兒都嫁出去了,大兒子也娶了媳婦生了孩子了。
二哥江誌民,娶妻楊家村六女,育有4子3女,娶了一個媳婦,嫁了一個閨女。
小弟江誌順,娶妻孔家村來兒,育有3子2女。
而江誌文家最大的小子生於62年,今年16,送去學校讀書了,上小學5年級,小學畢業考試雖然成績不好,但也畢業了。
大家都住彼此的隔壁,其實挺近的,就是這個時間有的在家裡,有的在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