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熊傑熊土來說,就得不斷地製坯。
“熊傑,快一點,”熊土很是著急,手底下的幾個族人把陶輪都快踩冒煙了,但速度依然快不起來,“今天必須要完成200件陶坯,算上可能損壞的,至少要做250件出來,現在才搞完150件,今晚不搞完都彆吃飯了。”
幸好這批需要加緊製作的陶坯都是一些陶罐、陶碗等中小型的,要是像前麵要的大缸、陶甕等,那真得要熊木這幫人的老命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熊傑等人也沒辦法,族中一部分青壯跟著族長去遠方了,一部分去幫助其他部落秋收還沒有回來,一部分帶著貿易隊去貿易、談部落並入的事情,這個時候,熊部落本部這裡哪哪都缺人,鐵匠鋪那邊,現在連爐子都熄火半個月了。
希望族長能帶回來更多的族人吧,也希望其他部落快點安排好,把第一批的族人給送到圍牆這邊來,這樣他們就能乾一些技術含量更高的事情了,而不是天天在這裡拉坯。
“對了,前兩天燒製的窯爐,現在應該可以開啟了。熊傑,還有你,”熊土指名道姓地叫了熊傑和其他一位族人,“小心點,如果再打碎幾個,我可真要懲罰你們了。”
熊傑與另一位族人一同來到窯爐旁,外麵已經感受不到任何熱量。儘管如此,熊傑還是謹慎地用手觸摸了窯爐外壁,確認隻是微溫後,他使用火鉗撥開了窯門上的插銷,並緩緩打開了半米長寬的窯門。
一陣溫熱和灰塵迎麵撲來,但熊傑輕鬆地避開了。待灰塵散去,他戴上了熊洪族長發明的麻布口罩,湊近窯口仔細觀察。
窯內幾十件陶器整齊擺放,但目前還難以分辨哪些是完好無損的。
另一位族人試探性地摸了摸窯內的溫度,確認不再燙手後,便開始一件件地取出燒製好的陶器。熊傑站在他身後,每當一件陶器被遞出,熊傑便穩穩接住,小心翼翼地擺放到旁邊鋪滿乾草的木架上,以免發生碰撞。
“咦?這個怎麼變成這樣了?”另一位族人拿出一件淡黃色的陶器,與周圍土黃色的陶器相比,它的色澤更加鮮豔,表麵也顯得格外光滑。
熊土接過這件陶器,觸摸後發現其表麵不僅看起來光滑,手感更是細膩。他急忙透過開口往裡看,發現內壁顏色與外壁一致,用手觸摸內壁,同樣光滑。
看著陶罐上凹陷的一塊,熊傑終於想起來,這不就是前兩天一直給它塗抹草木灰水的罐子嗎?難道說……
另一位族人又從窯內取出了剩餘的四個罐子,無一例外,它們的罐身上都有些凹陷,顯然是在製坯過程中不慎碰觸造成的。而這些罐子,都經過了幾次草木灰水的塗抹,因此呈現出光滑、黃亮的色澤。
“這是什麼情況?彆出什麼問題了”
“這幾件是我做的,應該沒啥大問題吧。”熊傑有些忐忑,顏色雖然更亮一些,但具體能不能用,還真不好說,“看起來像是能用的樣子,而且跟樹葉表麵摸起來很像,似乎能防水。”
“裝水試試看,”熊傑和另一位族人此時也顧不上取出剩餘的陶器了,他們從旁邊舀水,倒入罐中。如果真的是熊傑想的那樣,反複刷上幾遍草木灰的水在陶坯的表麵,能夠燒出來這種防水的東西,那真的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
族人們都知道陶器會滲水,但滲水的速度各有不同。熊部落的水果罐頭因為這個原因,一直無法長時間保存,隻能儘量使用滲水速度慢的陶器來儲存。
新燒製的陶器,通常灌滿水後放置兩三天,就會有水珠出現在外壁上,這是正常現象。
如果這種方式燒製出來的陶器不滲水,那部落很多方麵的發展,就能再上一個台階——熊洪族長雖然沒解釋這個句子的意思,但聽起來總歸是很厲害的。
要是有不滲水的陶器,那水果罐頭、存放粟米的陶缸……都能將這些東西保存很久。
另一個族人想去告訴熊木,然而熊傑卻製止了他,目前不滲水不代表接下來也不滲水,他還是想看看,這個外壁光滑的陶器,能堅持多久不滲水。
除了這個已經裝水的陶罐和另外一個作為比較的普通陶罐,其他的陶器也都被搬到了庫房裡存放起來。他們倆並未將此事告訴其他人,因為在他們看來,如果不能證實這種方法燒出來的陶器不漏水,在其他部落族人看來,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無非就是顏色更好看一點罷了。
熊傑已經觀察這個黃色陶罐好幾天了,每天都會檢查是否有滲水現象。到了第四天,依然沒有發現滲水。
“如果明天下午還不滲水,我就告訴熊土和熊木,”熊傑感到非常高興,能夠幫助熊木師傅解決一個問題,對他來說,這比吃一罐蜂蜜還要令人開心。
第五天一大早,熊傑迫不及待地跑到存放陶罐的地方,他緊張又興奮地拿起那個黃色的陶罐,仔細檢查了外壁,確認沒有任何水珠。他心中一陣激動,急忙跑到河邊,舀了滿滿一罐水,小心翼翼地捧回原處,決定再做一次長時間的測試。
接下來的幾天裡,熊傑幾乎寸步不離地守著這個陶罐,每隔一段時間就檢查一下,生怕錯過任何滲水的跡象。而那個陶罐,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樣,始終保持著乾燥的外壁,沒有任何水珠出現。
終於,到了第十天,熊傑確信這個陶罐真的不滲水。
“師傅,師傅,”他捧著陶罐,大聲地向熊木他們報喜,“不滲水,一點也不滲水。”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