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發現其他部落的蹤跡,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很快就能跟他們接觸了,”石岩也讚同地說著,“族長常說要想富先修路,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
各個部落間的聯係,以前可是要花上十幾天甚至一個月才行的,但有了道路——尤其是經過幾次重修後,能夠通行的車輛也從獨輪車到架子車,再到畜力拉的驢車、牛車直到馬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交通的方便可不僅僅是方便族人們的溝通,更重要的是物資、工具都可以沿著這些路快速地移動,以往要很久才能走一趟,現在隻要3、4天的時間,就能騎馬從水部落到熊部落。
“那個地方差不多在我們的東北方向,那處沼澤附近,”水草指了指掛在牆上的獸皮地圖,“這裡就是通往東北方的通道,我的計劃是,先修到這裡。”
“人手夠嗎?還有工具和材料,這些我們都沒有準備多少?”另一個隊長表示了擔憂,“這一條路差不多有個5裡多,要是修成能夠通行馬車牛車的道路,所需要的石頭就得花很多時間開采。”
“石頭還好,旁邊的山上就有不少,我們蓋圍牆打地基的石頭都是從那裡拿來的,”石灰托著下巴,一根胡須快被他給撚斷,“就是工具怕是有些不夠啊。”
修路所需的鐵鍬、鐵鎬以及一些夯實的工具,讓這些沒用過鐵器的人大呼驚喜,但好雖好,數量太少。
“不用擔心,這次熊欣過來,已經送了第一批的工具過來,”水草望向水魚,“水魚,你來說一下吧,讓他們不用擔心。”
“好,各位隊長,我們這次帶來了鐵鍬100把,斧頭、鋸子各30把,還有鐵鎬等工具有個20多把,剩下的都是石頭的,雖然不算多,但加上現在的,勉強可以讓一半的人有工具來修路。”
“是的,這些人也不是每個人都要用工具的,還要搬運、攪拌這些活,所以工具方麵差不多就夠,母族那邊正在加緊地生產鐵器,差不多到下大雪之前,還能給我們送上一批過來。”
“嗯,這樣看來,修一條勉強通行的路沒什麼問題,”水草捏著下巴,“各位隊長,我們水草營地的第一個任務,就是按照母族的要求,從這裡修一條通往東北方沼澤的道路出來。”
……
熊洪跟著骨木、白石等人,已經快要將這些部落都走訪完畢了。
成果出奇的好,在陶器、食鹽、醃製食物技術的加持下,這些零零散散的部落,沒有太大的意外,都同意了用多餘的人口來交換這些“熊部落出品”的物品和技術。
不過也不是都是一帆風順的,熊洪將之前在熊部落那邊的做法照搬過來,想讓他們把多餘的青壯勞動力,在冬天的時候,以“雇傭”的形式帶到熊部落,這個提議居然被所有人拒絕了。
有的是直接拒絕,有的則是委婉表示自己部落人口不足,但熊洪想了之後明白,他自己是有些過於樂觀了。
要是換這些部落的老弱倒也沒什麼,反正對於他們來說,冬天差不多就成為食物的他們,還不如跟熊部落換上一口陶器或者食鹽;但青壯就不一樣了,即便熊洪再三說是雇傭,包吃包住還能拿工資,但還是被無情地拒絕。
原因很簡單,對熊部落了解不足,不可能將寶貴的青壯人口直接給熊部落帶走,就算熊部落說等到春天他們還會回來,可萬一卷了人跑路呢?這些部落找誰說理?
熊洪也明白不能操之過急,可內心還是有些失落。
連續走了23個部落,有意向換的有近200人,而熊部落也要為這些部落支付近500件的陶器和800多斤的食鹽。
陶器現在已經投入生產了,這裡的黏土質量也要好上不少,減輕了族人很大的工作量,效率也有一定的提升;食鹽就更簡單了,帶來的食鹽,去掉交易給這些部落的、送人的以及醃製食物的,還有個大概600斤左右,還能再撐上一段時間。
當然這些交換過來的族人現在肯定不是跟著熊洪行動的,等最後一個部落走訪完,原路返回的時候,他們就會帶著這些族人,一個部落一個部落的集結,把他們帶到白骨洞營地進行整編、分組,然後就要踏上回家的路程了。
“骨木族長,稍待,”晚上露營時,熊洪叫住正要去休息的骨木,“拜訪各個部落的事情就要結束了,感謝骨木族長的帶領,這一個月來,要不是有骨木族長的支持,我們很難這麼順利。”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