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新一年新計劃
“族長,一切都準備就緒,明天熊大他們就可以出發前往黑齒部落那邊,”羽落將獸皮鞋上沾著的泥土在門口石板上用力蹭去,又跺了跺腳,走進了宗廟,“熊皮帶著人去水部落那邊,熊木和熊山準備的耬車也都裝載到車上,隨時可以出發。”
熊部落本部的耕種任務基本完成,接下來需要向各個村落派遣耕種隊。有了耬車的輔助,熊洪相信能夠提高各個村落的種植效率,同時派出更多的鐵犁。
這樣,耕種速度不僅不會減慢,反而會有所提升。當然,這也意味著對車輛的需求增加,運輸這些物資至少需要幾十輛車。但對於現在的熊部落來說,全力運轉下,這些車輛的需求還是可以滿足的。
“很好,向幾支耕種隊傳達我的指示,儘管耕種任務緊迫,但也要注意身體狀況。如有不適,必須立即報告,切勿擔心顏麵問題。”熊洪仔細叮囑,“各種食物也不要吝嗇,都拿出來給大家補充體力,我們期待他們儘快歸來。”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後,耕種隊的成員在族人的歡送下緩緩離開圍牆,前往其他村落。儘管各個村落之間的距離不近,但以部落目前的交通工具和交通條件來看,速度並不算慢。
這些耕種隊的成員離開圍牆後,便騎在馬上或坐在車上,由驢子和牛拉車,以及跟隨在後的耕牛和駑馬,形成了一條緩緩移動的“河流”,向遠方流去。
“這次共派出了320多人和200多頭的牛和駑馬,派出了40多輛驢車和牛車,同時還攜帶了200副鐵犁和100架耬車,”熊石等到所有耕種隊的族人離開後,返回宗廟向熊洪等人彙報這次援助情況,“按照計劃,他們要在四月中下旬完成今年土地的耕種工作,並且按照族長的要求,會給各個村子都留一些鐵犁和耬車。”
“嗯,這些工具每個村子都可以分一些,等大家回來,各個村子新開墾土地的任務,就要交給他們自己了。”熊巫點點頭,對這個計劃表示讚同。經過一個冬天的相處,從各個村子彙聚過來的婦女和老人,也都對部落產生了極高的認同,“現在各個村子隻有30人,要完成部落的生產任務確實缺少人手。”
熊洪自然明白這些村子人手不足的現狀,這也是去年剛剛融合所采取的一種特殊策略,目的是為了讓新加入的族人們了解熊部落,習慣熊部落的生活和文化。等到部落的春耕結束,夏季到來的時候,就會讓他們跟隨熊雨熊欣的物資輸送隊伍,再回到各個村子裡生活。
“這個沒關係,現在部落主要是以農耕工作為主,一直到四月結束。”熊洪擺了擺手,表示自己一直記得這件事,“還有黑齒和水村那邊的族人,也都可以分散到各個村子裡,我的計劃是到這個秋天,各個村子能夠有50名族人居住,能夠初步把這些村子周圍的資源給利用起來。”
現在部落共有族人2300多名,除了這三處族人集中的地方,其他村子目前都隻有30人,遠遠不足以把村子運營起來,甚至比以前的部落還要缺人手。不過這隻是暫時的安排,冬天不把這些村子裡的老弱婦孺接到大的聚集點去,很容易就會造成減員。並且如果按照以往的辦法讓族人們待在原部落,就需要更多的物資運送到這些村子裡,這對於去年的部落來說,是無法承受的。
到了三月份結束,在水村、黑齒村以及熊部落本部的支援下,各個村子都完成了原定的耕種目標,平均算下來,除了黑齒和水村,各個村子都完成了700多畝的耕種麵積,而黑齒和水村,更是完成了5500畝、4800畝的土地開墾,加上熊部落後續又陸陸續續開墾的上千畝蔬菜田,整個熊部落在這個春天共播種土地畝,是去年8000畝的五倍!
按照去年的產量,光是這畝土地,就能給部落帶來400多萬斤的收獲。而有了這些糧食,熊部落不管是應對自然災害,還是組織更大規模的探險,甚至是建設規模更大的工程,都有了物力支撐。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也是熊洪為什麼要堅持“以農為綱”的原因。至少有了這些糧食,族人們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就不用擔心食物短缺的問題,就能從原本的農耕族人中,脫離出更多的勞動力,專門從事部落的各種工坊和器具工作。
經過一個多月的辛勤耕耘,部落終於完成了今年的耕種目標。隨著大規模春耕的圓滿結束,部落的各個工坊也即將重新啟動。
整個熊部落耕種的田野上,還是有不少族人正零零散散地在田間勞作著。部落將粟田、菽、黍以及油菜等播種完畢,接著就要趁著還不算太忙,再在小溪邊、圍牆邊、道路旁等零碎的地塊,種上一些蔬菜,用來解決部落日常的蔬菜供應。
一些半大的孩子,在部落女性的帶領下,歡快地奔跑在田間地頭,挎著竹籃,三五成群地圍著田埂和荒地,尋找著正當肥美的野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熊洪站在門樓上向遠處眺望,四月的暖風吹來田野間的泥土氣息,讓他感受到厚重和踏實的感覺。
這段時間,首先需要恢複部落正常的生活節奏。春耕期間,族人們為了趕時間,打破了原有的作息規律。通常,大家會在太陽升起後約半小時起床,進行體能方麵的訓練,吃過早飯後才開始一天的工作。
但在春耕期間,大家幾乎在雞鳴時就起床,直接吃飯後便開始耕作;中午也沒有休息,飯後便繼續勞作,直至天黑。儘管勞動強度很大,但熊部落的族人們毫無怨言。
熊洪明白,在最初幾年,族人們都是純樸的,尚未學會偷懶。他們也清楚,耕種這麼多土地是為了自己不挨餓。當然,這種原始的“集體主義”存在一些缺陷,總有人試圖鑽空子。但在當前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下,偷懶與否對工作量的分配影響不大,熊洪並不太介意個彆族人的懶惰,隻要他們能承受部落的鞭策和笞刑,更何況還有眾多隊長監督,部落的工作總體來說並不算重。
春耕和秋收都是極其耗費精力的季節,部落族人每到這個時候都會減輕幾斤體重。熊洪深知大家的辛勞,包括他自己在內,幾乎全天都在田地裡勞作。這些汗水和付出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他和族人都認為這段時間的辛勞是完全值得的。
其次是安排族人對田間的管理。既然開墾出來這麼大一片的土地,那就要做好田間管理,哪怕隻是間間苗,也要比完全不管要強。
圍牆附近的耕種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最早種植的地裡已經長出了嫩綠的粟苗。族人們每天都會牽著狼狗,在這些成片的田地周圍,驅趕著喜歡偷吃嫩苗的野兔、田鼠等小動物。
儘管抽調了不少耕種能手,但在部落女性和年長族人的共同努力下,還是沿著豐收大道兩側,零星地開墾出了一些專門種植苜蓿草的土地,為部落逐漸擴大的養殖工作儲備飼料。
再者就是對部落人員的分工。耕地工作結束後,接下來是正常的生產分工。春耕期間,各種工坊都處於停工或半停工狀態。雖然目前部落還有一些庫存,但想要與其他部落交換,僅靠這些庫存物資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需儘快重新啟動這些工坊,確保五六月份出發時,能有足夠的物資供應;
此外,還需安排前往白河諸部交換的行程和人員篩選。這次出行並非像去年那樣碰運氣,而是有著明確的目標。
首先,是修建一條通往白骨洞營地的陸上道路。這條道路的裡程很長,幾乎是黑齒營地到水村營地總長度的兩倍,但它至關重要,因為它將成為連接白河諸部的紐帶,這個地區的人口與熊部落相當;
其次,是建設白骨洞營地,並安排族人駐守。為了擴大熊部落的影響力和文化,選擇建設有一定基礎的白骨洞營地是必要的。這裡靠近骨部落和白石部落,地形上也特彆適合建設村落。建成後,白河諸部的物資和人員將有一個集中的地點,有助於部落在此紮根;
第三,是探索鹿山部落原鹿部落周圍),為部落發展吸引更多族人。作為另一個與白河諸部人口相當的部落,鹿山部落自然成為熊部落交往的重點。人口、物資以及熊部落產品的“銷售”,都需要更廣闊的區域和更多的人口;
第四,是收集和兌換更多的物資和人口。例如,熊部落目前急需的桐子和漆樹,就分布在通往白骨洞營地的道路旁,兩側的群山中蘊藏著無數寶藏,都是熊部落夢寐以求的。還有白石、灰部落的錫礦石和煤炭,隻要熊洪能提供部落產出的物品,就能以極低的成本換取這些資源;
第五,是捕捉遷徙的獸群。儘管部落已有養殖的獸群,但誰也不會拒絕更多的肉食。加上部落現在很少去捕獵,肉食的獲取主要依靠養殖。然而養殖需要時間和成本,遠不如圍獵獸群來得迅速。熊洪今年還計劃利用圍獵到的獸群,發展白骨洞營地的養殖業——種植來不及了,隻能等到明年。
綜上所述,事情繁多,且對熊部落的穩定和物資供應至關重要。因此,熊洪在大規模春耕之後,首要任務是對交通工具的製作和改善。
儘管事務繁雜,但與去年相比,情況已大為改善。有了充足的人手和豐富的物資,熊洪能夠靜下心來,仔細梳理部落的各項事務,並進行更精細的規劃。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