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現在要是再開墾土地,先不說有沒有充足的人口來種植,光是種植中所需要的耕牛、犁鏵等畜力和工具,就存在很大的缺口,更彆提田間管理所需要耗費的巨大勞動力了。
去年本部這裡的兩萬多畝土地,已經快要達到部落族人的照護極限,所以熊洪才決定,三分之一的耕地進行休耕,讓族人能減輕一些照護工作,從而想辦法提升現有土地的耕種潛力。
這樣做並不是熊洪閒的慌,事實上,從去年種植的粟田麵積和收成比例來看,熊洪發現絕大多數的粟田,畝產量遠遠沒有達到預期。
正常情況下,一畝粟田差不多能收獲個120斤左右,但實際上,去年一年,除了本部開墾、種植較早的幾處土地,剩下的畝產基本上都在100斤以下。
這就很成問題了,去年整個熊部落種植了畝土地,就算按照100斤一畝的產量,那也應該有石,可是最終收入多少粟籽?隻有石,這就少了1500石,15萬斤!
而如果按照正常情況下120斤一畝的產量,那去年無形中“損失”的粟籽,就少了一百萬斤!
這也是為什麼在其他族人覺得收獲如此豐盛的時候,熊洪有些開心不起來的原因。同樣是付出了族人的辛勤勞動、同樣是花費了大量的照護時間,取得的成果,居然有這麼大的差彆,卻有些讓熊洪失望。
當然了,熊洪也能理解,畢竟去年大部分村子和營地的種植也才剛剛起步,大部分族人對田地的照料也沒有太多經驗,更彆提這些土地還沒有完全養熟,種植的效果肯定比不上部落本部的。
所以今年的種植規劃,分為兩個部分:本部這邊縮減三分之一的耕種麵積,轉而提高畝產量,而在其他村子和營地,則根據各個村子的實際情況,小規模地擴大耕種麵積,用數量來彌補質量上的差距。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提升畝產量,100畝畝產120斤的粟田,等同於120畝畝產100斤的粟田,那照料多出來的二十畝田,是不是更費事一些?
但石雪等人是不清楚熊洪打算的,他們還以為是族長看到去年的豐收,覺得沒必要去種植這麼多粟田呢。
這才有石雪等人焦急地等了幾天後,顧不上還在假日裡,就跑到宗廟,跟熊洪請教今年的春耕事宜。
“深耕細作,自然是以現有的土地為基礎,儘可能的提高畝產。”
事實上,從第二年熊洪帶人進行種植開始,一直在注重提升這些土地的單產,比如施加糞肥、冬耕、春耕,還有種植豆類植物用來養地,都是為了儘可能地將土地的肥力提升。
另外,為了提高產量,熊洪也在選種、澆水灌溉、驅逐鳥獸上下功夫,並注重田間管理,儘量安排族人去除草,在粟開花的時候進行人工授粉……這些方法,都對粟的豐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即便用了這些辦法,對粟米畝產量的提升,看起來也不算很多,也就是十來斤的差距,但對比現在的畝產,卻是一個很高比例的提升了。現在熊部落的種地技術,畢竟不比後世動輒六七百斤的畝產,每畝地哪怕是提升一斤半斤的,在目前種植麵積不算小的情況下,多收獲的粟籽,也足夠一個村子的人吃上很久的。
“族長,是不是我做的不好?那今年我們需要怎麼做?”
石雪有些迷茫,這兩年種植粟田,每年秋天田野裡一片金黃、一穗穗穀子彎著腰的場景,讓她最為喜愛,尤其是當脫粒曬乾後的粟籽被放到倉庫裡,看著一厫間一厫間裡麵都堆滿了金燦燦的粟籽,這種感覺很難描述,卻很讓人著迷。
但族長說粟籽的畝產還要提升,這就讓她有些不知所措,族長交待的事情,她基本上都按時地完成,難道還有什麼地方沒有做好?
熊洪看著眼前這個掌管部落農業生產的隊長罕見地露出慌張的神態,便知道她誤會了自己的意思。
“不,正相反,你們做的已經足夠好了,畝產量的提升,並不是一兩年就能見到成效的,這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
熊洪笑著擺了擺手,打消了眼前幾人的不安,“就像當初我們篩選、培育個頭更大、粟籽更多的粟苗一樣,需要不斷地去嘗試。”
“而這幾年,你們是最辛苦的。”
石雪看到熊洪不像是埋怨他們的意思,便也放下心來,這幾年,大家都看到了種地帶來的巨大收獲,卻很少有人能看到,他們的農業種植隊從春耕開始,每天天剛亮就要去田間地頭,驅趕鳥雀、檢查出苗情況;大中午頂著烈日,在其他族人休息的時候,他們要去鋤草;而在秋收之時,更是要十幾個晚上睡不了一個整覺,就害怕下雨。
“隻要能給部落提供足夠多的食物,我們就感覺不到辛苦,”石雪聽到族長的讚許和肯定,瞬間紅了眼眶,但長久以來形成的“女強人”形象,又讓她生生地忍住了,“族長有什麼安排,儘管吩咐,我們一定會全力地做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