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要是真如熊洪所說,能夠在這附近尋找到一處族地,再按照熊部落的指導開墾土地、養殖禽畜、建立圍牆房屋,那這種生活,豈不是和現在的熊部落一樣了?
“如果樺木族長願意,我部自然沒問題,除了會幫助族長們建設營地、幫助開墾土地,我們還會提供種子、禽畜幼苗,以及要用到的各種工具。”
“當然,熊部落也不能白乾,總要跟大家收一些東西的,”熊洪笑著說道,台下的諸多族長也一起笑起來,要是熊洪隻談投入不求回報,那這些族長們還會不放心呢。
“建設新營地、協助搬遷、再安置到新的族地,這些熊部落會完全不求回報,隻不過在這期間,你們各個部落都要聽我們熊部落的安排,來乾這些事情。此外各個部落開墾的土地、養殖的禽畜,每年需要繳納一定的產出,作為熊部落提供的種子、工具和技術的回報。”
“這是自然,總不能讓熊部落白乾。”當即,就有不少部落族長開始盤算起來。“就是不知道熊部落會收多少。”
“在其他部落,第一年我們是收取一半的產出,第二年四成,第三年三成,在這之後,每年收成都會固定在三成,這樣一來,既能保證我們不吃虧,也能讓你們有充足的食物積累,防止各種突發情況。”
熊洪認真地將部落一貫的“稅收政策”給宣講了出去,事實上,這種比例的收成,除了第一年虧本之外,往後的每一年,即便是比例降低了不少,但實際收入卻要一年比一年高。
很簡單的道理,這些部落不可能一開始就能種很多很多土地出來,更不會像熊部落這樣熟練和掌握技巧,自然收獲有限。
而他們也不會一輩子就種幾百畝地吧?在掌握了基本的種田技巧後,肯定會擴充耕地麵積的。比如當初的水村,一開始隻種植了幾百畝土地,但看到種地帶來的巨大轉變後,立馬在第二年將耕地翻番。
況且畝產量也會隨著土地由生地變成熟地,加以土壤肥力的改善改良、耕種方法的改進而逐漸提升,這樣一算下來,即便是熊部落每年隻收三成的“佃租”,所得到的糧食也不再少數。
“三成?”
眾族長開始議論起來,並不是覺得太多,而是認為熊部落收的太少了!
開墾荒地、提供種子、工具,還要指導他們田間管理……再多上幾成,這些部落都覺得非常合理,畢竟熊部落給的這些東西,哪一個單獨拎出來,都是很珍貴的存在。
而經過這幾日集市的熏陶,這幫族長終於開始明白了為什麼熊部落讓他們儘快了解數字,因為隻有掌握了基本的數字概念,才知道自己部落到底有沒有吃虧?賺了多少。
不得不說,這種實際的交易,最容易讓完全不懂數學的人,掌握基本的運算。
“熊洪族長,以後三成這未免有些少了,”荊條算是比較厚道的族長,熊洪的提議,讓他感覺有些對不起熊部落的支持,“不如就定在一半吧,以後也按照這個來收就可以了。”
這些部落雖然對粟田的種植還不太了解,但黑手等人告訴他們,熊部落通過種田收獲了多少多少糧食,畝產多少,這就讓他們以為,種地是個很簡單的活計,自己部落隨隨便便就能開上一兩千畝出來。
熊洪自然也明白這幫人的“自信”,隻是搖搖頭沒有說話,現在高興未免有些太早了。
熊洪不想因為這些事情影響與密林諸部的關係,對他來說,五成也好,三成也罷,都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通過這種方式,將這些部落牢牢綁在熊部落身上,最終達到同化的目的。
在熊洪的堅持下,最終討論的結果,還是按照熊洪的提議,每年需要交給熊部落一筆“佃租”,按照食物獲取總量,三年內逐年下降,直到保持在三成的標準。
而家禽家畜的養殖,遵循的標準也是一樣,即每年都要給熊部落一些禽畜,或者折算成同等價值的粟籽。
除了給這些部落畫“食物和住所”這兩個大餅,熊洪還跟他們說了很多熊部落的“產品”。
畢竟光靠種植養殖,這些部落的優勢還是不能發揮到最大,熊洪要的,是替熊部落發現更多原材料。
這些族長高興地離開了營地的房間,他們今日得到的消息——尤其是利好消息很多,他們也需要好好計劃一下,看一看接下來該怎麼做,才能達到熊部落的要求。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