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明觀院要乾什麼,主要有幾個方向,你們記一下,等我說完,一起討論討論。”
對部落種植養殖、工坊生產以及武器裝具的研究,這些東西必然是擺在第一位的。
接著是材料和工具,畢竟每一種工具,最終要製作出來,必須要用到各種材料,所以對材料的研究和製備,就比較重要;而工具則更不用多說,沒有好的工具,會很影響效率。
還有就是能源方麵,當然部落現在能用的天然能源,隻有水力。除此之外,隻能用畜力或者乾脆用人力了。好在對各種水力工具的開發和使用,部落已經在運用了,這個方麵有一定的經驗。
當然還有風力,除了用在船帆上,熊木還打算製作風車,用來從淩河中提取河水,輸入到田地上的溝渠裡。
最後還有一些基礎的數學、物理和化學知識,醫藥和衛生知識,以及對這些技術的技術和傳承,這就是明觀院,這段時間要做的事情。
“明白了族長,看來我們當初設立的方向並沒有太大的錯誤,本身我們就是按照這樣的想法來做的。”
熊木聽完熊洪的想法,不由點了點頭,心中頓感慶幸,雖然目前明觀院還隻是個空殼子,完全沒有利用起來,但基本的方向沒有錯,那就還好說。
“要是按照族長的說法,明觀院就要在裡麵設置好幾個部分,農業種植、牲口養殖、工具改進、武器研究等這些很具體的部分,還有什麼能源、數術、醫藥這些比較依靠想象的,甚至還要建立一個傳承的部分,在部落裡挑選這些人才。”
“不錯,正是如此!”
熊洪很高興熊木和熊傑能夠根據他的想法,對明觀院的框架有個大致的清晰認識,不愧是搞技術的,這種事情對他們而言,就是一點就透,不用擔心浪費口水或者氣急敗壞。
“這是明觀院要乾什麼的問題,接著就是明觀院要怎麼乾。”
熊洪眼看兩人都若有所思,趁熱打鐵繼續說道:
“怎麼乾,其實你們或多或少地都在做著,隻不過沒有發現一條標準的流程。”
“明觀院的人,看到鳥飛起來,就要想它為什麼會飛?為什麼人飛不起來?同樣的,看到火焰,就要問問,燃燒需要什麼東西?為什麼木頭燃燒隻能煮熟食物,而木炭燃燒可以融化銅錠,煤炭燃燒可以融化鐵礦?”
熊洪耐心地解釋到,“凡是多問問為什麼,多去想想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這是明觀院每個人都必需的‘素質’。”
“緊接著,就是動手去做,光靠猜、想是不行的,要是熊傑你隻是去想問什麼陶罐漏水,不去嘗試用各種材料在陶罐內外塗抹,估計部落現在用的,還是沒有釉料的陶罐;而熊木要是不去動手製作水碓,也搞不出來連機水碓這種舂米的工具。”
熊木和熊傑聞言都微微一笑,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視為榮譽的地方,自然會非常重視,如今聽熊洪一說,更是堅定了自己的做法。
“所以怎麼去乾以及加入明觀院的第二條要求,就是要有實驗和動手的能力。”
熊洪說到興起,站起身在房間裡踱步,“當然,動手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出錯,我們不在乎出錯,隻要你們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下次不再犯同樣的問題,那就沒有問題。”
熊木聞言也鬆了一口氣,正如族長所說,很多東西都要不斷地嘗試,在嘗試中總避免不了失敗,而隻要失敗,意味著之前投入的各種物資、人力全部就浪費了,這也是很多族人對此不滿的原因。
畢竟自己辛辛苦苦乾了這麼多事情,你一下就給浪費掉了,這不是搞人心態麼。
要不是熊木在部落裡地位還算可以,再加上族長和大巫師力挺,很多脾氣暴躁的老哥們、那些不滿的族人就要給他點顏色瞧一瞧了。
“第三點,就是要多聽多看多交流,有時候待在部落裡,會局限住你們的眼界和思路,這個時候就可以出去走一走,從周圍的樹林、山川、河流、原野中去找一找靈感,看一看野獸怎麼築巢、看一看植物怎麼生長,這些都是很有用的。”
熊洪感覺口渴,喝完一杯水繼續說道,“還有,明觀院內部以及在部落內部,隻要是出現了新的方法和工具,就要做好記錄和交流,不要藏著掖著,讓族人們去用你們的新工具和新辦法。”
“隻有多用,才能發現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思路和辦法,隻是靠自己去琢磨,效果並不會很好。”
熊傑聞言若有所思,族長已經明確說明了,明觀院的運轉及職能,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一想二試三總結。這種清晰的思路,比他和熊木幾個人一起瞎琢磨要合理的多,聽起來就很有效果。
事實上,熊木和熊傑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明觀院的發展方向問題,畢竟涉及到部落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麵,如何規劃、先後順序都毫無頭緒,要不是族長現在指出的發展方向,熊傑他們還需要很久才能意識到,明觀院的職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至於很多族人不理解為什麼要設置明觀院,甚至很多隊長和負責人都對明觀院懷有抵觸的情緒,那是因為我們沒有跟他們講清楚,為什麼部落需要明觀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