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棚的消息,熊洪自然是很清楚的,畢竟從一開始,想要在冬天吃上新鮮的蔬菜,就是熊洪的追求。
部落現在的暖房,就是按照熊洪的辦法所建造的。
“這些陶管、竹管,運送這些水流或者是熱氣非常方便,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這些東西用到其他的地方。”
熊巫在檢查過暖棚後,便回到了宗廟了,正巧熊洪今日也沒有什麼事情要做,便待在宗廟裡,編寫著新的故事。
喝過一碗熱水之後,熊巫便覺得自己又暖和了起來,“反正我總覺得,這些竹管或者陶管以後肯定有大用處。”
熊洪眼神“複雜”地看了熊巫一眼,有時候他都懷疑熊巫才是主角,不過暖房裡麵管道布設的比較多,再加上模樣奇特的爐子,讓熊巫也覺得有些奇怪。
“確實,這些管道以後肯定會有大用的,你看。”
熊洪從書架上取過一本書冊,裡麵夾著一張還沒有畫完的圖紙,攤開在桌子上,“這是明年我準備對圍牆內部用水以及排汙,所計劃鋪設的管道。”
熊巫看了看紙上麵密密麻麻的線條、點或者文字,看上去如同蛛網般,自己真的一點也不懂,唯一有印象的,就是圖紙上熟悉的圍牆地圖,畢竟看了這麼多遍,已經很了解了。
“族長說鋪設管道是什麼意思?”
“鋪設管道,就是用這些陶管或者竹管把我們部落要用的水源或者氣體給引過來,或者把一些廢水廢氣什麼的給排出去。”
熊巫聽了熊洪的解釋,有些似懂非懂。
不過沒什麼關係,熊洪對這些管道的運用倒是頗具信心。事實上,部落現在有幾棟新蓋的房屋,已經用上了鋪設的管道。
有了這些管道,生活的廢水就會從連接的管道流出,集中到廁所或者順著管道排出圍牆外麵。
不僅方便了族人的生活,也提升了部落的衛生清潔程度。
隨著部落圍牆的擴大,生活的人口也越來越多,對潔淨水源的要求以及廢棄液體的排放需求非常旺盛,而利用管道,則是一個非常方便而且可以長期使用的東西。
部落現在有陶管和竹管兩種管道經常用的到,甚至部分新修建的廁所,早就準備開挖溝渠,用來將部落族人“生產”出來的糞便以及廚房剩下的一些飯菜,統統利用這些陶管給運送到其他地方。
但今年是來不及了,而且陶管雖然有自己的優點,但相應的,缺點也很明顯。
首先就是燒製起來太過費勁。因為跟燒陶燒磚一樣的原理,甚至這些陶管的要求比燒製磚瓦的更高,所以一個燒窯的工坊,一個月也就差不多生產一兩千截陶管。
一截陶管,長半米,直徑30厘米,一端粗一端細,兩根連接到一起,正好能夠有十厘米的接頭處,就不用單獨再燒接頭了。
要是根據熊洪的計劃,把部落圍牆裡一些關鍵的地方都鋪上陶管,那部落的磚窯至少一整年都不能燒其他的東西了。
其次,現在的陶管還是一段一段的,要想連接到一起不漏水,那就得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和物資去堵漏,並且還不一定能夠堵的住,所以用陶管來作為部落的下水管道,或者是日常用水的管道,是非常不劃算的。
再次,部落現在倒也用不上這種陶管。
圍牆內部的族人,用水的需求,光靠打幾口井就差不多能解決了,要是人口過多,那就多打幾口。
況且,從部落旁邊的小溪或者是從淩河引水過來帶動磨坊的水碓,這些水也沒有浪費,而是都被儲存在圍牆旁邊的湖泊裡。
當然,現在用不上管道,不代表以後也用不上。
等技術發展起來了,物資再豐富一些,有了金屬的管道,那部落的生活才能稱得上是有更大的改變。
熟知後世曆史的熊洪,當然清楚有了這些管道,會給族人的生活帶來多麼便利的改變。
……
“外麵可真冷啊,幸好我們在這之前把需要的耕地給開墾了出來。”
聽著窗外的寒風,熊皮長舒了一口氣,緊趕慢趕的,總算是在天氣變得更壞之前,把營地的諸多事務給理清楚了。
“是啊,我們目前開墾了兩千五百畝的土地,其他各個部落也都差不多按照自己部落的人口數量,以及之前約定好的畝數,把土地給開墾了出來,如果天氣再晚幾天下雪,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