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營地第四個重點發展的產業,就是毛皮產業。
聽起來很是不可思議,但熊皮和幾個隊長經過深思熟慮之後,還是覺得鞣製獸皮這件事,還真是有很大成功的把握。
跟熊部落所處的環境不同,越是山深林密,能夠獵到的動物數量越是多,當然猛獸也多。
熊部落雖然已經不依賴打獵來獲取肉食,但不代表平時不會組織狩獵,事實上,部落的習慣雖然經過這幾年的改變有所調整,但大部分的習俗還是存在的,比如一個族人證明自己成年,就需要跟隨隊伍去進行狩獵,並且還要狩獵到獵物交給族長,或者在戰鬥中,主要的傷害是由自己打出來的。
而像鹿山、貊林這些部落群,肉食獲取的主要來源還是狩獵,而一隻獵物身上最容易長時間保存的,就是獸皮。
所以熊皮想要營地來鞣製獸皮,還是有不少優勢的。至少獸皮的來源不成問題,這兩年從草場穀圍獵到的牲口中,絕大多數都在白骨洞營地的幾處牧場進行馴化。
其中一些“冥頑不靈”的死硬牲口,無法馴化,反而脾氣不好,那熊部落也不會一直養著浪費糧食,而是采取最直接的做法——宰殺,取過肉之後,這些獸皮,經過簡單的防腐處理,就一直堆放在倉庫裡等待以後的製作。
而熊皮也是曾經看到過白骨洞營地那堆滿獸皮的倉庫。
實際上,熊部落包括其他部落對獸皮的處理,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之前,不過當時處理的都很粗糙,這些獸皮與其說是穿在身上,不如說是掛在身上,邦邦硬不說,還不保暖。
而熊洪來到熊部落之後,對獸皮的加工技術就好了起來。現在部落加工出來的獸皮,不僅看起來光滑,穿在身上也非常柔軟,外加縫製工具和技術的進步,現在的成品獸皮衣服,都成了部落族人過冬的重要裝備。
其他部落想要搞到一件獸皮衣服,至少需要兩頭中等體型的牲口,或者拿二十張獸皮來換。
獸皮衣服雖然“價格”高,但部落對獸皮的鞣製規模,實際上卻並不算太大。因為鞣製過程很長,工序又比較複雜,更缺少經驗豐富的族人,所以想要大批的鞣製出來獸皮,目前還做不到。
本部的製皮坊,光是處理牛馬穀、蘆葦原以及各個村子交上來的獸皮,都有些忙不過來了,更彆說還有從東邊諸部和草場穀、白骨洞牧場所收集上來的獸皮。
好在有熊洪的介入,對獸皮的初步處理也很簡單,所以存放時間也會長一些,故而在白骨洞營地的倉庫裡,這些獸皮快堆積成山了。
不過彆的營地現在沒辦法處理,不代表熊皮的朝陽營地沒辦法處理,熊皮的想法就是,營地處理不了更高要求的獸皮,還不能簡單地處理一下嗎?
鞣製獸皮,其實也需要不少勞動力,光這一點,就限製了部落大部分的營地。要知道其他營地的人口總數,也就差不多在500人以內,去掉參與營地耕種和建設的族人,還有一些生活必須的工坊,人力本身就捉襟見肘。
但朝陽營地不一樣,人數已經超過了1500人,還都是青壯,雖然這些人來自多個部落,而且並不完全屬於熊部落,但用雇傭的方式來讓他們參與勞動,還是非常劃算的。
熊皮終於有些理解了熊洪族長,當初對人口的迫切需求,對他而言,朝陽營地的一切建設,都離不開這些族人,再給他兩年時間,他能保證營地的規模和人口也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
充足的人口,這就給了熊皮一個機會,發展獸皮加工的好機會。
其實部落鞣製獸皮的方法,雖然工序多,很是繁瑣,但從本質上來講,其實並不複雜,而且有多種辦法,熊洪教會族人的,就包括植鞣、油鞣兩種辦法。
植鞣就是用各種植物的根莖葉等部位,通過搗爛揉碎或者浸泡後進行鞣製;而油鞣主要用動物的腦漿、脂肪等進行鞣製。
如果在混合上獸皮特有的臭味,再加上鞣製的過程總不是那麼愉快,甚至還能用到動物的糞便,這讓鞣製獸皮本身就比較難以讓人接受。這些令人作嘔的味道,就是部落皮匠最明顯的特點——大老遠就能聞到臭味,甚至比木棍他們的堆肥隊還要厲害。
這進一步限製了部落鞣製獸皮產業的壯大。
當然,這些原因其實也還好,大不了把製皮的地方搬的離居住區再遠一點,況且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隻要給的獎勵夠好,做的人肯定也不少。
但部落的獸皮目前為何產量還低,最主要的就是因為鞣製獸皮的前後過程以及鞣製本身,所需要處理的工序比較多,而且都是一些耗時耗力的環節。
故而在熊部落,鞣製獸皮的速度,隻能勉強滿足族人的需求。不過要是朝陽營地能夠提前將獸皮處理好,那熊部落縫製衣服、鞋帽、手套等皮製衣物的速度,肯定快上不少。
這也是熊皮決定利用鞣製獸皮來發展營地特產的原因,等這些獸皮鞣製好之後,再運回熊部落,這樣就能緩解本部的生產壓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