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雖然煤山這裡的煤礦,還能再挖個幾十年的,不過我們總要去找新的煤礦,不然部落以後怎麼辦?”
一直在旁邊看著幾人討論“技術”問題的山岩,此時也終於插上話了,“你們看灰村營地的煤礦,熊皮路山穀裡的青銅山,要是認真找的話,我相信肯定能找到不少的礦山。”
“嗯,這是一個方麵,還有就是我們剛剛說的,對鐵礦石還有煤炭的預先處理,另外就是冶煉的技術需要再想辦法提升,我們現在冶煉出來的鐵水,充其量就做一些簡單的工具,我需要更好質量的鐵,我稱之為鋼鐵。”
熊洪將鋼的概念跟眾人說了一遍,簡而言之,就是在鐵水裡含有一些其他的東西,隨著這些東西含量的不同,鐵水的質量也不同。
也就是含碳量,在0.04以下時,就是熟鐵,高於2,就是生鐵,在0.5和2之間,也就是俗稱的鋼了。
而熟鐵偏軟,生鐵偏脆,雖然各有各的用處,但從熊部落最常用的各種工具來說,急需一種耐磨、堅韌、不易折斷的材料,這種材料,隻能是鋼鐵。
由於生產力的落後,部落沒有儀器或者辦法去檢測鐵水中的含碳量,隻能根據經驗去進行鍛打。不過有了這麼多年的經驗,熊山他們還是掌握了一些訣竅。
熊洪指著桌子上的水杯,“冶煉出來的粗鐵,還可以再次放到坩堝裡繼續熔煉,這樣就能不斷地產出鐵水了……”
一個下午和一個晚上的時間,讓土塵和牙黑受益匪淺,部落的采礦、冶煉的發展規劃,也逐漸明晰。
……
鹽礦場的情況跟兩個礦山類似,不過規模和產量,卻不像他們那麼高,在部落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式下,顯得有些默默無聞。更因為有了臨海營地的粗鹽提供,鹽礦場提供的食鹽,所占的比例開始下降,目前占了部落用鹽量的七成。
但默默無聞隻是在外人的看法,對熊洪而言,鹽礦場是部落最早一批部落的“財產”,也是最早建立工坊的產業,它幫助部落開始積累食物,通過交換獲取族人和原材料,可以說沒有這處鹽礦,部落也沒有辦法快速發展。
熊洪在鹽礦場負責人熊灰的陪同下,將整個鹽礦場巡查了一遍——事實上也沒有什麼好巡查的,鹽礦場作為一座成熟的食鹽產地,各種東西都已經很完備了。
而且這裡跟前幾年相比,差彆並不算大,隻不過多建造了幾棟建築,用來擴大對鹽礦進行破碎,以及過濾和熬煮。
“族長,真沒想到你會在這個時候過來,大雪封山,我們現在都沒辦法出去,”
熊灰是去年跟貊牙戰鬥負傷後,回到部落養好之後,被部落委任為鹽礦的負責人,上任兩年以來,每個月都能穩定地給部落提供40005000斤的食鹽,還都是精鹽。
“這些鹽,我們倒是想過幾天雪地結實之後,用爬犁運回去的。”
熊灰指著倉庫裡的鹽包,“這裡還有五千多包的細鹽,是這幾個月的產量。”
鹽礦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事實上,從熊部落運輸出去,用於醃製食物、日常使用以及交換物資的細鹽,大部分都是從這裡運走的,也頗受各個部落歡迎。
而這處鹽礦,按照現在的開采速度,差不多還能開采個一百來年。
“不錯了,部落倉庫裡,每個月還有來自臨海營地的幾千斤粗鹽,在本部那裡,原來的製鹽坊,現在用的原料,都是臨海營地提供的海鹽,所以目前來看,部落的食鹽倒是不用擔心緊缺。”
也正是有了臨海營地的海鹽供應,部落的鹽礦場這邊,便可以在礦場這邊慢慢地熬煮提純細鹽,不用擔心部落缺鹽了。
部落對鹽礦場這裡的產鹽,以及本部的提純粗鹽,有著詳細的規劃。鹽礦場的產量,是作為對外交換用的,而部落本部的產鹽,是用於內部使用的。當然,這些鹽到時候都會堆到一起,至於怎麼用,其實區彆也不算太大。
不過也算是給兩個地方重新定位了一下。
“嗯,這裡還不錯,如果有改進的地方,你記得要及時提出來。”
熊灰點了點頭,這裡的工作他做了兩年,已經非常熟悉了,製鹽的流程也都很成熟,基本上改進的地方也沒有那麼多。
不過熊洪還是從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就是鹽礦這邊,目前開采的速度比較慢,可能是由於整個鹽礦場,隻有50人的隊伍在開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