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部分跟梳頭發的梳子是一個道理,就是個頭很大,看起來讓人害怕而已,實際上這些竹齒都有一定的傾斜;木桶上麵蓋著一排弧形的蓋板,我們叫它梳齒板,一共有十二塊,每塊板上也釘著細竹齒,像一排小梳子圍著大木輥;右邊還有個小一點的‘小木輥’,這個就用圓木做成,外麵裹著一層軟獸皮,上麵也釘著細齒。”
“另外還有倆木槽、一個竹編的漏雜筐,還有踩踏板——到時候可以把這裡換成牲口拉動,或者接入水力——踩踏板的時候,大木桶和小木輥就能轉起來,不用費勁去手動搖了。”
熊洪在他的講解下,又看著他演示了一遍,基本上明白了這個器械的工作原理。
粗麻纖維經過木槽,也就是所謂的喂入機構,在旋轉帶動下,進入大木桶、蓋板和小木棍組成的梳理部分,在密密麻麻竹齒的梳理下,麻纖維裡麵一些雜質、不符合要求的短纖維就會落在下麵的竹筐裡,用於其他用途,而剩下的長纖維,就通過大木桶——蓋板——小木輥的順序,被最終“吐”出來。
“不錯,這個器械總算成功了,你們有沒有計算一下,這台器械,一天能處理多少麻皮?”
熊洪摸著機器最終處理好的麻纖維,入手柔軟,每一根麻纖維還很有韌性,用來織布,麻布的品質肯定也會有很大的提升。
熊傑和熊木對視一眼,眼神中藏不住的喜悅,“族長,具體有多少,我們還沒有完全測試出來,不過,這裡堆著的一百斤麻皮,五個族人配合著這個器械使用,一天就能處理掉!”
“也就是說,這個器械,一天至少能處理一百斤?!”
“不止,現在這個器械才剛剛建造好,還有很多地方應該可以改進的,如果改進好了之後,差不多還能再翻一倍,差不多一天兩百斤,就算達不到,也相差不多。”
熊洪在心裡盤算了一下,原本一個熟練的族人,一個白天可以績三兩的麻纖維,一百斤一天處理掉,至少要300名族人。
而這台器械,隻需要5名!
這效率,提升了五六十倍!
“不錯,不錯。”
熊洪喜上眉梢,作為部落紡織坊最為薄弱的一環,績線是部落明觀院以及更早之前的熊洪極為關注的部分,現在有了這種高效率的器械,自然值得開心。
“如果運行穩定的話,先不要大量製作,提前把零件準備好,改進好之後,再進行生產。”
“好的,族長!”
……
下午的考核已經安排好了,熊洪在高興之餘,便將十幾名匠人都邀請上,帶到宗廟,一起吃火鍋。
而紡紗間裡,留下了原本負責績線的黑羽等人,她們昨日已經在熊木熊傑等人的指導下,知道了這個器械怎麼使用。
熊洪對這裡很是重視,走之前還留了兩個護衛看著,可以讓績線坊的使用,但不能讓其他人搞破壞。
績線坊的木菲摸著大木桶上方的梳齒板,小心地問道:“黑羽姐姐,這竹齒看著尖尖的,會不會把麻線扯斷啊?咱們好不容易種的麻,可不能浪費了!”
黑羽笑了笑,“放心吧,這竹齒是明觀院連同木工坊的木匠按麻的粗細打磨的——大木桶上的齒粗一點、稀一點,就像咱們用手抓麻的大手指頭,能把成捆的麻抓住不滑掉;”
“梳齒板上的齒就更細一點、密一點,就像咱們用手指頭把亂麻一點點捋順;而小木輥上的齒更密,還裹了獸皮,溫柔得很,就像毛刷一樣,隻會把梳順的麻粘住,並不會扯斷。”
木菲麵對著這個一人多高的大家夥,還是有些害怕,“那這個器械,是怎麼做到的?我們從這邊把一束麻放進去,就從對麵吐出來一條條細麻纖維的?”
“嗬嗬,我先跟說說這東西的道理——也是熊木昨天跟我說的,其實跟我們用手梳麻一模一樣,隻不過就是讓木頭和竹齒替咱們的手乾活,還比手快好多!”
黑羽蹲下來,拿過木菲力手裡的麻團,又拿起一把木梳演示。
“你看,咱們平時梳麻,是不是先把亂麻團攤開,用手抓住一頭,再用梳子一點點往下梳?”
“梳的時候,梳子齒會把纏在一起的麻絲分開,還能把裡麵的小麻屑、碎葉子梳出來。這梳麻機就是把咱們的工作變成了木頭的工作——大木桶就像咱們抓麻的手,轉得越快,抓麻越穩;梳齒板就像一把梳子,圍著大木桶轉,把麻絲一根根分開;小木輥就像咱們另一隻手,把梳順的麻接過來,纏成一條整齊的麻紗。這樣一來,我們就不用再用手一點點梳,隻要踩踏板、喂麻,剩下的,這個器械就替我們把剩下的事情給乾了!”
原來的梳齒板,熊木是準備隻放一個類似於梳子的東西,不過在周圍匠人的建議下,便采取了放了一排的布置方式,這樣一來,麻纖維的梳理就更方便了。
“在我跟你們一步步講一下,這東西該怎麼用。每一步都要有人去負責,每個人之間還要互相配合,跟以前一樣,就是分工合作,比一個人乾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