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村子,要是采用普通的耕種辦法,一天可以犁、種一百畝;使用壟作法,一天差不多隻能種上八十畝。即便是有堆壟車和播種耬車的幫助,有畜力的使用,比較下來,壟作法還是有些耗費勞動力的。
不過對於最終的收獲而言,這多耗費的勞動力還是值得的,畢竟堆壟的時候,也就這一次需要堆壟,後續田間管理,基本上隻要修修補補就可以。
“第二點,壟作法的堆壟技術,有些村子還是沒有完全學會,這個我們到時候也會派人員去協助。”
堆壟雖然簡單,但對於沒有接觸、沒有經驗的一部分村子或者營地來說,也算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壟有多高?壟、溝之間的高差要保證在多少?壟麵要多寬?壟與壟之間的距離要有多少?上麵的株距是多少?……
這些問題,石雪雖然給了一些今年在本部實行的參考數字,但這些村子可沒有實際操作過,隻是看這些數字,也不能讓土地直接變成符合堆壟條件的耕地。
族長不是說過麼,一切要從實際出發。
“第三點,給各個村子減少耕種壓力,是希望你們能對現有土地的深耕、翻種和日常的田間管理更加上心,儘可能地提升畝產。”
剛剛開墾出來的土地,有一些肥力,但並不多,以熊部落這幾年的耕種經驗來看,要是粟畝產一百三十斤來算,剛剛開墾的土地,最多隻能有八十多斤的產量。
而這些村子,現在有的土地,絕大部分,都屬於這種剛剛開墾出來的土地,說生不生,說熟也不熟。
耕種一年以後,如果再配合上一些糞肥、草木灰什麼的,那肥力明顯上升,正常就能達到九十到一百斤,要是種植合理的話,還能達到一百多斤。
此外,就是田間管理,日常的澆水、施肥、鋤草、捕捉蟲子驅逐野獸,這些都算在田間管理裡麵,每一項都需要族人去做。
而有些村子,其實對田間管理並不是太看重。誠然,一方麵是因為耕種的土地多,族人忙不過來,另一方麵,就是對田間管理缺乏重視。故而石雪說的,對這些村長們來說,也算是一個建議。
“土地耕種說完了,那就再說說養殖的事情吧。”
石雪喝了一口水,拿起另外一冊書冊,繼續說道,“本部現在共有十五處散養家禽的地點,八處飼養豕的區域,另外還有六處麵積不算太大的牧場,上麵主要養殖的是羊和鹿……”
部落現在絕大多數的肉食來源,就是來自這些散布在部落周圍的養殖點,到現在為止,熊部落本部這邊,還養著五千多隻雞,三千來隻鴨子,還有上千隻鵝,另外還有很多禽蛋正在接受孵化。
入冬以來,部落臨時組建的屠宰部分,花費了五天的時間,才把用於過冬的雞鴨鵝給宰殺掉一批,要麼抹上鹽做成臘肉,要麼凍成冰塊,然後儲存在專門的冰窖裡。
除了這些家禽,同樣貢獻出肉食的,還有飼養的豕、羊、鹿以及一部分野牛、野驢,這些牲口的數量,目前也比較多。
“今年春天,各個村子基本上都送去了一些家禽家畜的種苗,而且每隔一段時間,本部也會再送一些過去,我想每個村子都差不多如此,冬季的肉食應該也不用太擔心。”
眾人點點頭,算是對石雪的認同。
正如石雪所說,每個村子裡,都會養上一群家禽,數量多的有兩三百隻,少的也有上百隻,對這些村子而言,每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它們趕到村子院牆周圍的樹林或者草叢裡,讓它們自己去覓食。
每天晚上收回的時候,最多再喂一次粟籽或者其他的食物,總體而言,耗費也不算很多。而且這些家禽主要是為了提供禽蛋,經過這幾年的馴養,這些家禽提供禽蛋的數量也開始增加了一些。
那些體型較大的羊、豕、鹿等牲口,喂養起來更加簡單,村子周圍的田間地頭,多的是那種可以給它們食用的青草,甚至有些村子,從部落拿了一些苜蓿草的草籽回來,撒到山包上,讓這些牲口自己去覓食,隻要每天派幾個人去看管,防止走失就可以了。
為了讓每個村子都有一些肉食,熊洪還要求本部,在秋天的時候,把蘆葦原喂養的部分牲口給宰殺掉,或者把從白河諸部圍獵過來的牲口給分給這些村子,保證肉食的正常供應。
而現在部落消耗的肉食,已經從之前任意的狩獵獵物,逐漸變成三成家禽水產類、五成豕以及兩成羊、鹿的結構。
豕,這種從野豬馴化過來的家畜,因為其繁殖能力強,生長周期短,出肉率高,現在已經成為部落最主要的肉食來源,幾乎占了本部六成以上。
“……明年,本部這邊繁殖的小豬,會給每個村子送一些過去,這些小豬,隻要喂養上一兩年,就能長很大,比牛、羊長的快,豬肉吃起來,也還算可以。”
熊材笑著跟大家解釋,“當然,這些送過去的小豬,隻要是公的,都會被閹割掉,如果你們想要在自己村子裡繁殖這些豬,那得提前跟我們說,我們會提供種豬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座的村長們,自然也是會心一笑,沒有閹割掉“煩惱根”的公豬,吃不好也睡不好,整天躁動不安,十分影響其他豬的生長。但部落劁豬的技術越來越好,在這些小豬小的時候,就直接“一刀兩斷”,接下來的時間裡,它們就隻會吃、睡、長身體,一直到被宰殺為止。
沒有劁過的小豬,最多長到300來斤,劁過的豬,能長到400甚至500斤,光是這些,就讓部落十分重視劁豬這門“技藝”,有熟練的族人,甚至可以用“微創、微痛”來讓這些小豬們降低術後感染的風險,提升存活率。
“我們需要至少二十頭劁過的小豬,要是有種豬的話,最好也給我們提供兩頭。”
石岩笑著說道,看著熊材,又看了看台上的熊洪,“族長,我們九十裡鋪營地條件可以,周圍的地方也夠大,這些家禽家畜,自然能多喂養一些。”
“隻要熊材這邊沒問題,我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熊洪也愉快地回應道,“這些家禽家畜,都是給大家去飼養的,放在本部飼養,和放到你們每個村子飼養,其實都差不多,沒有太大的區彆。”
“那我們也要一些,今年種的地有一些,堆肥的說讓我們多養一些牲口,他們的糞便就是肥田的好東西。”
“是啊,木棍教過我們怎麼堆肥,不過光靠村子裡族人的糞便,遠遠不夠這一千多畝土地施肥的,養一些豬,倒是個好辦法,你怎麼想到的?”
“我們村子也要一些,養這個也不算太費事,村裡有一些孩童和老人,正好可以幫忙喂養一下。”
熊洪肯定了石岩等人的熱情,雙手抬起,將熱烈的現場氛圍給稍微壓了壓,“大家的要求,我想熊材都會滿足的,不過養殖場那邊,今年也沒有多少家畜的幼崽了,會後,大家可以到他那邊登記,到時候熊材,你把名單給確定好,保證每個村子都有一部分家禽家畜。”
“好的族長,這些村子,其實都已經喂養了一部分,要是來不及的話,我建議可以將種豬給送過去一些,讓他們自己繁育,這樣一來,本部養殖就不用那麼緊張了。”
“可以,緊急的情況下,我允許這麼做,不過要是有時間,最好還是在本部配種,畢竟優良的種豬也是很寶貴的,這些村子裡自己喂養生長的豬,不一定有本部這麼好。”
熊材點點頭,記下了熊洪的“建議”,正如族長所說,種豬的重要性甚至比一窩幼崽還要重要,正常情況下,部落剛剛馴化好的豬,一胎能生下十來隻小豬,而有培育好的公豬去配種,一胎甚至可以達到二十隻,普遍在十五隻左右。
再加上部落給這些小豬良好的生活環境,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棲息地,這些小豬生長的也很快,隻要兩三個月,就能離開母豬自己生存,而這個時候,也正是劁豬的好時機。
除了對豕有了具體的分配,熊材還繼續對羊、鹿、獐子、狐等一些肉食或者取皮的牲口進行了介紹。隻不過這些肉食現在占比不大,每個村子甚至隻有十幾頭羊,重點還是在本部這邊。
本部這邊喂養的這些牲口,也都集中在蘆葦原或者牛馬穀這些具有天然牧場的地方,像熊山北坡或者其他的一些地方,都種植上了一些苜蓿草,雖然也能飼養一部分牲口,但這些苜蓿草,大多數是作為飼料存儲起來供冬季使用的。
“……這些是使用的牲口,接下來就是部落的畜力情況了。”
熊材又重新拿了一份書冊,翻開第一頁,“本部這邊,今年共有耕牛八百一十五頭,驢子一千三百七十七隻,馬四百四十六匹,因為現在是冬季,在秋耕結束的時候,這些牲口就被送往蘆葦原,在那裡過冬。本部這裡,現在隻有一部分。”
部落這兩年對捕捉、繁育這些大型牲口,一直沒有停下來過,隻要是有馴化的可能,熊材他們都不會放棄馴化。今年秋季,大巫師從東邊帶回來一大批的牲口,其中就有這些能夠馴化成畜力的野牛野驢,對熊材來說,簡直是最大的驚喜。
正是由於部落上下對這些畜力的重視,熊材的工作開展起來才非常順利,基本上是需要什麼,部落就會提供什麼,苜蓿草、豆餅、穀物……隻要是這些牲口需要的,部落都會滿足。
故而,整個部落可用牲口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