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她可算是找對人了,反正接下來閒著也是閒著,不如跟著刻晴走一趟,說不定有意外收獲。
刻晴表示。於公,他們七星有責任給漁民一個交代。於私,她也有些想要查證的事。
所以,她會請上最好的幫手,親自跟進這件事。
刻晴說道:“逐月節的大概由來你們應該已經知道了。不過呢,我個人對這個傳統節日有些其他見解。”
刻晴的祖父是研究璃月傳統文化的學者。
其祖父在筆記寫到:古璃月有過一位灶神,人們似乎會在特定的時節紀念這位神明。
而記載灶神相關的典籍本就稀有,文本的內容也是十分混亂,一些學者認為灶神就是岩王爺,一些則指出灶神另有其人。
並且,還有一則民間奇聞。
說是古人曾找到過灶神的神龕,然而不見其中的神像,僅有一塊表麵光滑的巨石。
那塊巨石在後續的運輸途中丟失,至今下落不明。
而眼前的這塊石頭恰好有著同樣的特征。
刻晴分析,這塊石頭會不會是當年丟失的那塊?
她的祖父研究古籍多年,曾提出過一個假設:對灶神的紀念,可以被稱為「灶神節」。這一節日,或許正是逐月節的原型。
為了求證這件事,自然需要查明灶神的真身。
她認為,如今帝君仙逝,璃月逐步進入人治的時代。他們這些做後人,應該像帝君一樣,重視傳統文化。
所以刻晴覺得,這件事應該由她來辦。既能核查曆史,又能發揚傳統,還能順便驗證她祖父的推論,一箭三雕。
目前,這塊石頭送到這裡也有兩三天的時間。而在它的出現前,七星定下了今年逐月節的主題是「食與山河」。
照刻晴的理解,這說不定是冥冥中的天意。
一聽這話,本該準備回去試菜的香菱改變了主意,決定要跟刻晴她們走一趟。
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既然是調查灶神相關的事,說不定中途會有與烹飪美食有關的線索,說不定能為她參加廚藝比賽提供靈感!
刻晴本該是想在城裡找找線索,比如去萬文集舍那裡查看一下古籍什麼的。
既然旅行者願意同行,那就方便了不少。可以去輕策莊那邊看看,她聽說在那邊就有一位偏愛收集古籍舊書的大人物,至於是誰暫時不知。
商量一番後,各帶一人,直接瞬移過去。
穿過茂密的竹林,踏上古老的石階向上攀登。
當腳步終於抵達山頂時,眼前豁然開朗。
雲霧繚繞的山穀中,一片片半月形的梯田錯落有致地排列著,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地上。
這梯田裡種滿了金黃色的稻穀,微風拂過,稻田裡掀起層層金色的波浪,如同陽光灑下的碎片在閃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