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
1910年,光緒帝已於兩年前駕崩,僅隔數個時辰,慈禧太後也在儀鸞殿相繼離世,年僅三歲的溥儀登基繼位,清廷將近三百年的基業,似乎也隨著老佛爺的離開而衰落,隻在風雨飄搖中苟延殘喘。
京城這十年的變化可謂之大,洋人與國人說說笑笑走在街上,穿著洋裝剪著短發的國人,與穿著長袍留著長辮的國人,像是兩種格格不入的東西,卻又奇異地聚在一起,詭異而融洽。
維新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是維新變革的種子已經灑向這片國度,朝堂上也時不時被提及,但總是被壓下。
不過年輕一代不再拘泥於傳統,他們追求更新潮和更廣闊的天地,有些人走出國門,去看看世界的變化,去學習變化中的方法,然後帶回來,一傳十,十傳百。
源源不斷的新舊思想衝擊,讓北京城重新煥發生機,不過,蓬勃生機之下,卻潛藏著無數危機。
這天一大早,多羅貝勒府就透著一股子喜慶。
大門口,幾個家丁站在梯子上懸掛福壽裝飾物,院子裡,老仆人灑掃擦拭院庭,又搬來一盆盆名貴花草擺在前庭,婢子們捧著一碟碟瓜果美食魚貫而出,擺放在府裡前院的桌案上,老管家麵容嚴肅地站在一旁督工。
所有人手腳麻利,臉上喜氣洋洋。府中為何喜慶一片?
無他,今天是貝勒府嫡福晉的壽誕,貝勒爺設宴,款待前來祝壽的皇室宗親和朝中大臣家眷。
貝勒府將花園角樓設為私塾,供全府子嗣上學。
如今,已經十歲的側室子宴霜,與其他側室子一起聽教習先生授課,不過,他的心思全然不在學習上,正低著頭在紙上寫寫畫畫,不知在忙著什麼。
講台書案後,長須白發的教習先生認認真真講學,偶爾看一眼台下,見所有學生各做各的,無心向學,老夫子輕咳一聲,但無人理睬。
他搖搖頭,輕輕歎息,心知這些畢竟隻是側室子,學與不學,未來的路都已經安排好,自己儘了本分也就可以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於是,老先生拿起書卷繼續講學。
不久,宴霜終於寫完,停下筆,看著眼前自己洋洋灑灑寫滿紙張的字,心情頗為愉悅。
這是他前幾天偷偷溜出府,在市井聽到的洋故事,他覺得很有意思,就在心裡默默記下,回府後再默寫下來,集合成一本本小書,如今,他臥房裡已經偷偷藏著許多這樣的小書。
他把這幾卷紙折好,塞進袖兜裡,扭頭看向窗外,見花園那邊正在搭戲台子。
他撐著腮幫子歎氣,今天府裡人來人往,自己怕是沒機會偷偷溜出府聽洋故事了,雙眼盯著花園的戲台,微微出神。
早上,一眾側室子去給嫡福晉請安,路過花園時,那裡正在搭戲台子。宴霜知道嫡福晉的生辰,府裡每年都會請京城最有名的戲班子來唱戲,為嫡福晉祝壽。
據說那戲班子在京城鼎鼎有名,常給皇室貴胄和官卿大臣唱戲,而且每出戲的戲目都不一樣,頭牌唱腔絕佳,劇情也引人入勝。
不過,宴霜喜歡聽稀奇古怪的戲本,那些個感情纏纏綿綿卻糾葛不斷的戲本子,他都已經聽膩煩了,他現在就恨不得溜出府,在市井裡暢快地聽故事。
說起洋故事,那還是早前,府裡家丁不經意提起來,說是很多洋故事在市井裡流傳,十分有意思,一打聽,這些故事竟然是從教堂傳出來的,於是百姓好奇地跟去教堂一探究竟,漸漸地,去教堂聽故事的老百姓越來越多。
宴霜也好奇心起,偷溜出府,跟著去教堂聽了幾次,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回來後還津津回味。
洋傳教士在教堂講故事的事被衙門知道後,因有煽動之嫌被查了幾次,不過最後不了了之。
政府三令五申不能去教堂,但並沒有打消老百姓的興趣,既然不能明著去,很多人就偷偷去,因此禁令之下,依然大批人前去聽故事,洋傳教士就趁機讓那些百姓入教,傳輸一些教會思想。
宴霜對入教不感興趣,但被那些聞所未聞的故事吸引。
隻是他偷溜出府的行為東窗事發,被勒令禁足了一個月。貝勒爺和嫡福晉更是明令禁止府中出現洋故事。
宴霜不明白為什麼要禁止洋故事,他覺得那些故事天馬行空,與他以前聽的戲文完全不同,這麼有意思的東西竟然被禁,他百思不得其解。而且禁令一下,他房中那些小書就岌岌可危了。
宴霜托著腮幫,正想得出神,這時,老先生案上的沙漏流儘,教習時間結束,夫子宣布散學,所有側室子一聲歡呼,一哄而散,大家三三兩兩攜伴離開。
宴霜終於回過神,慢吞吞地收拾書案上的筆墨紙硯,剛想站起來,肩膀上冷不防挨了一巴掌。
“嘶!五哥!”
五哥宴澧從身後竄出來,趴在他的書案上,偏過頭問他:“嘿嘿,六弟,離筵席還有幾個時辰,咱們去騎馬吧?”
宴霜搖搖頭,煞有介事說道:“不了,我要回房溫習功課,今日先生之言,我有諸多不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