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宋元時期的中國服飾_你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你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嗎? > 第4章 宋元時期的中國服飾

第4章 宋元時期的中國服飾(1 / 1)

宋元時期包括宋朝和元朝兩個階段,這一時期中國傳統服飾具有獨特的形式和特點:

1宋朝服飾:

形式:

上衣:

抹胸:是宋代女子內層最貼身的衣物,功能類似現在的內衣,用於遮掩保護胸部。後來還出現了將抹胸作為外裝一部分的“內衣外穿”形式,外罩一件褙子,衣襟敞開,不施衿紐,充分顯示女性曲線。

大袖衫:是晚唐五代遺留下來的服式,兩個袖子寬大及膝。原是皇帝嬪妃日常所穿的衣物款式,後來逐漸傳到民間,成為較高階層女子的禮服,一般在婚禮、受封等重要或特定的場合使用。

襦、襖:兩者皆為短衣。襦的長度一般到腰間,下身常搭配長裙,將上衣係在長裙之內,長裙之外再係上腰帶,即“上襦下裙”,這是宋朝女子日常裝扮之一。襖是在襦的基礎上演變而來,比襦長而比衫短,為了保暖,裡麵會增加棉絮,大多在秋冬季節穿。

袍:原為男子多穿,發展到宋朝男女皆可穿。其形製為長衣,圓領窄袖長袍,上衣下裳相連,腰束帶。宮中也有許多著男裝的宮女,這種服飾簡約利索,方便工作行事。

褙子:又稱背子、綽子,是宋代衫的服式中非常有特色的款式。直領對襟,前襟常敞開且不施襻紐,袖有寬窄二式,兩側開高衩直腋下,領、袖口、衣襟等處通常會鑲有緣飾。有齊膝或在膝上的短褙子,也有長及膝下的長褙子,受到社會各個階層的喜愛。

半袖:由襦發展而來,多是盤領與直領,上綴有紋飾,女子穿半袖者居多。後來去掉袖子演變成背心,有長款短款,製作工藝逐漸精巧。

下裳:

裙:宋代女子極愛穿裙,裙料以羅為主,裝飾方式有刺繡、銷金、暈染等。北宋初期裙裝較肥闊而多褶襇;北宋中期至南宋時期,造型瘦長而多褶襇,裙長可拖地,掩足不外露;南宋時期,多褶裙長變短,剛能露足。裙子種類繁多,有百褶裙、一片裙、兩片裙等,還有方便女子騎驢的旋裙。

褲:受少數民族影響,宋代除了用於保暖的開襠褲“袴”,封襠的“褌”也更多地被使用。女子褲子主要穿在內層,穿著順序從內到外是圍件、合襠褲、開襠褲,最外麵再穿裙裝。

配飾:

披帛:古代女子披搭在肩背、纏繞於雙臂的長條帛巾,最初多用於嬪妃、歌姬及舞女,後來融入民間婦女之中,增添女子的飄逸之美。

霞帔:是在披帛的基礎上發展出的一種服飾,是身份的一種符號與標誌,也是中國古代漢族女子禮服的一部分。

特點:

審美觀念:宋朝服飾整體呈現出一種內斂、素雅的風格,追求修長適體、清新自然,體現了宋代文人氣息和儒雅內斂的精神風貌。這與唐代服飾的華貴、誇張和開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麵料材質:以絲綢為主,羅也是常見的麵料。絲綢具有柔軟、光滑、透氣等特點,非常適合製作衣物,並且政府每年還會贈送親貴大臣錦緞袍料。

顏色搭配:色彩質樸而潔淨,用色清新淡雅,偏向於淺色調,如白色、米色、淡黃色等,但貴族和官僚婦女配色大膽,已打破唐代以青、碧、紅、藍為主色的習慣。

等級製度:在服飾上體現了嚴格的等級製度,官員以袍衫的紋樣、質料、顏色分等級。例如,三品以上官員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

2元朝服飾:

形式:

蒙古貴族: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材料多為貂鼠皮和羊皮。其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但衣袖形似燈籠,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拖地,貴夫人行走時必有女仆牽拉。這種袍式肩部裝飾十分華美,麵料質地十分考究,采用雲錦、茸類及毛氈織物,顏色多為紅色。

漢族百姓:保留了部分宋朝的服飾特點,但也受到了蒙古服飾的影響,如在款式上可能會更加簡約,穿著上也更加方便活動。漢族女子戴罟罟冠,穿蒙古袍的形象也較為常見。

特點:

民族融合: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權,因此服飾上體現了蒙古與漢族服飾元素的融合。一方麵,蒙古貴族保持著本民族的傳統服飾特色;另一方麵,漢族服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蒙古服飾的影響,如在款式、材質等方麵有所變化。

裝飾風格:服飾的裝飾較為華麗,注重圖案和色彩的搭配。官服上常有鳥獸刺繡紋樣,以區分官品。

實用性:由於蒙古族是遊牧民族,其服飾在設計上注重實用性,方便騎馬、射箭等活動。例如,袖口窄小可以防止寒風灌入,寬大的袍式則便於在寒冷的天氣中保暖。

在宋朝,不同的服飾款式在不同場合有著明顯的穿著區彆:

一、正式場合

1大袖衫:通常作為較高階層女子的禮服出現,一般在婚禮、受封等重大儀式場合穿著。其寬大的袖子和華麗的裝飾彰顯出莊重和高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新小说: 為愛讓我放棄編製?我走你哭啥 血戰淞滬從抽到警察局到擁兵百萬 糾結的母女魔方 能力與魔法 好笑嗎?我隻看見一個無助的嬤嬤 漢東:將我常務副放在哪了? 我的徒弟全無敵 驚!玄學大佬成為假千金後殺瘋了 苟在高中校園修仙求長生 流產夜陪寡嫂?我嫁你小叔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