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是中國結發展的高峰,其形式多樣、特點鮮明:
形式
豐富的基礎結式:有雙錢結,形似古錢幣半疊,寓意富貴;紐扣結用於扣緊衣服;琵琶結由雙線紐扣結演變,可做唐裝等裝飾紐扣;團錦結外形似花,圓滿美麗;吉祥結為十字結延伸,吉利祥瑞;萬字結結體線條似佛門標誌;盤長結形狀如佛教八寶中的盤長,象征回環貫徹;藻井結結構緊湊華麗,形如古時天井;平結可連接線繩或編製飾物;雙聯結牢固不易鬆散;酢漿草結又名中國式蝴蝶結,美觀寓意吉祥。
命名寓意結:出現大量根據寓意命名的結,如如意結象征吉祥如意;雙魚結代表吉祥有餘;同心結寓意美好愛情。
特點
應用廣泛:不僅用於服裝配飾,如紐扣、香囊、荷包等,還大量出現在生活裝飾的各個方麵,如轎子、窗簾、彩燈、帳鉤、折扇等。
樣式精美: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結式更加豐富多彩,造型複雜多樣,做工精致。
配色考究:注重色彩搭配,常以紅色為主色調,搭配其他顏色,如紅色搭配黃色,取火旺生土之意,象征吉祥,也有黑色搭配綠色等相生的顏色搭配。
以下是一些明清時期的中國結作品及相關介紹:
清朝青色緞平金鎖繡壽字紋帽頭、紅絨結
作者:無確切記載。
製作方法:采用平金鎖繡工藝繡出壽字紋,搭配紅絨編製的結飾。平金鎖繡是將金線盤繞成各種圖案並固定在織物上,紅絨結則是用紅色絨線通過綰、結、穿、纏、繞、編、抽等編織技巧編製而成。
具體解析:帽頭以青色緞為底,金色的壽字紋刺繡彰顯尊貴與吉祥,紅絨結作為點綴,增添了色彩的層次感和活潑感,既體現了精湛的刺繡工藝,又展現了中國結的裝飾魅力,整體傳達出對長壽的美好祝願。
清朝金嵌珠寶點翠盤長式耳環、盤長結
作者:宮廷工匠。
製作方法:先以金屬打造耳環框架,嵌入珠寶並進行點翠工藝處理,再將盤長結巧妙地與耳環主體結合。盤長結由一根絲線通過多次穿梭、纏繞、編結而成,形成回環貫徹的形狀。
具體解析:耳環運用了金、珠寶和翠羽等珍貴材料,展現出奢華的宮廷風格。盤長結的融入,不僅為耳環增添了獨特的造型和靈動的韻味,還賦予了其吉祥如意、連綿不斷的美好寓意,體現了當時高超的工藝水平和對美的極致追求。
清朝碧玉鏤雕石榴式香囊、菠蘿結、盤長結、吉祥結
作者:宮廷或民間的能工巧匠。
製作方法:先用碧玉雕刻出石榴式的香囊主體,然後運用繩線編織菠蘿結、盤長結和吉祥結等作為香囊的裝飾。這些結飾的製作方法各異,菠蘿結通過對繩線的折疊、穿插和固定而成,形似菠蘿;吉祥結則是通過對繩線的特定編結方式,形成寓意吉祥的形狀。
具體解析:碧玉香囊本身就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實用性,而各種中國結的裝飾使其更加精美華麗。石榴在中國文化中象征多子多福,加上寓意吉祥的各類結飾,進一步強化了作品對美好生活的祝願和期許,同時也展示了明清時期中國結在配飾設計中的廣泛應用和多樣變化。
在現代手工藝品設計中融入中國結的寓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問題:
文化內涵的準確理解與傳達
深入研究中國結的寓意及其背後的傳統文化,確保準確理解和運用,避免因錯誤解讀而導致寓意傳達不準確或產生誤解。如盤長結象征著回環貫徹、連綿不斷,不能將其隨意用於不相關的情境中。
在設計作品中,應通過合適的方式清晰地向消費者傳達中國結所蘊含的寓意,可采用文字說明、圖案解釋、故事講述等多種形式,避免因寓意隱晦而使消費者無法理解。
避免過度商業化與刻板化
不能僅僅為了追求商業利益而盲目地將中國結的寓意進行簡單堆砌或濫用,應注重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使中國結的融入自然而恰當,與手工藝品的整體設計相協調。
防止將中國結的運用刻板化,避免千篇一律地重複使用傳統的結式和寓意,要結合現代審美和生活方式進行創新,展現中國結寓意的多元性和時代感。
結合現代審美與功能需求
要充分考慮現代消費者的審美觀念,在保留中國結傳統韻味的基礎上,對其造型、色彩、材質等進行創新,使其符合現代時尚潮流,以吸引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
根據手工藝品的實際功能需求融入中國結的寓意,使寓意與功能相互呼應,既滿足消費者對實用功能的要求,又能通過寓意傳遞情感和文化價值,增強產品的實用性和吸引力。
注重製作工藝與質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