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大開眼界!龍哥的豪車是怎麼造的!
“不行了!不行了!”
“再這麼開下去,車沒被開出事,我他媽要有事了!”
肖金驊腰酸背痛、渾身無力。
疲憊不堪的他,明顯感覺精力難以集中。
特彆像高速路上長途自駕,到了疲勞駕駛的極限。
感覺眼皮像是灌了鉛,無比沉重,哪怕苦苦支撐,也要閉上。
而一旦閉上……
肖金驊估計自己,瞬間就能睡著。
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肖金驊咬緊牙關,強打精神。
鬆油門、打方向,便朝著試車場出口疾馳而去。
到了大門口,一腳急刹停下。
車剛停穩。
肖金驊就鬆開方向盤,往後一仰。
頃刻間,有種喝麻了,天旋地轉的感覺。
長籲一口氣,全身驟然放鬆。
難以抗拒的疲憊感,頓時讓全身上下沒有了半點力氣。
然而……
還沒等他喘幾口氣,車門就忽然打開。
“肖總,你沒事兒吧?”
“我……沒事!”
肖金驊咬牙奮力,努力將身子往前挺。
但座椅靠背,像是有一股巨大的吸力,讓他根本挺不起來。
“沒事怎麼突然開到這兒來了?難道你不想試了嗎?”
聽到趙瑞龍這提問,肖金驊瞬間心態崩潰。
我他媽隻是出於好奇試一下。
你這是想要我的命嗎?
我不是職業車手啊大哥!
再繼續瘋狂的試下去,車沒開報廢,我人是百分之百要報廢的啊!
“我……我覺得車沒問題,不用試了。”
說罷,肖金驊趁著還戴著頭盔,趕緊深呼吸幾下,恢複一些體力。
隨後解開安全帶,摘下頭盔,便要下車。
但他顯然忘了,這是離地間隙比轎車更高的suv。
而且他現在體力嚴重透支……
以至於左腳剛跨下車,整個身子就綿軟無力的往前衝。
“小心!”
趙瑞龍眼疾手快,一把攙扶住,險些趔趄摔倒的肖金驊。
“你沒事吧?”
“沒事!”
肖金驊嘴上說著沒事,但卻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緊攥著趙瑞龍。
穩住重心,緩過神來,他急忙說道:
“等一下,我好像掛p擋拉手刹了!”
肖金驊剛要轉身回車,卻被趙瑞龍反手拉住。
“不用啦!”
“咱們這車有自動駐車功能,搭配坡道輔助,隻要你深踩下刹車,車子停穩後就自動駐車了,哪怕是坡道上,也不會溜車。”
“而且為了防止司機臨時有事,沒摁下電子手刹,也沒熄火就下車,出現溜車的現象,咱們這款車是司機解開安全帶,就會自動駐車。”
聽到趙瑞龍這番解釋,肖金驊頓時眼前一亮。
這些功能設計真是不錯啊!
當初他剛拿到駕照開車上路,就曾因為疏忽大意,車子沒熄火也沒拉手刹就下了車。
等他反應過來之時,已經溜車了,根本來不及回車上拉手刹,隻能眼睜睜的看著撞牆。
“這功能不錯啊,真是人性化了!”
“能很大程度避免,那些粗心大意的司機,發生溜車事故呀!”
說著,肖金驊轉過身,特意看了一眼身後的試驗車。
果然如趙瑞龍所說。
自己沒熄火、沒掛擋、沒摁亮電子手刹。
但車子卻紋絲不動的停著。
隻是……
經過自己一個多小時的瘋狂暴力駕駛。
大半個車身,現在都泥糊糊的,像是剛從泥漿裡撈出來。
“來,喝點水,解解渴!”
趙瑞龍接過秦霜遞來的礦泉水,碰了碰肖金驊。
“好好好,謝謝,謝謝!”
又累又渴、大汗淋漓的肖金驊,連忙擰開瓶蓋。
根本顧不得金融天才、龍國首富,應有的體麵。
咕嚕咕嚕的,很快就把一整瓶礦泉水喝光。
這輩子,第一次覺得,礦泉水居然能如此好喝。
比幾萬塊一瓶的進口紅酒,還更令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謝謝你啊秦秘書,想得真周到!”
“不用謝,還需要再來一瓶嗎?”
“哦,不用不用,夠了,已經不渴了。”
將空礦泉水瓶丟給自己的保鏢後,肖金驊連忙跟在趙瑞龍身後看車。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暴力駕駛蹂躪,車子並沒有報故障代碼,也沒有部件損壞。
肖金驊自然是特彆滿意。
“趙總,咱這款車相當不錯啊,被我這麼瘋狂折騰,都沒有出問題,我相信上市後也不會有毛病。”
趙瑞龍打開引擎蓋,掃視了一眼發動機艙。
“這可不好說啊肖總!”
“你開車的時候,沒看儀表盤嗎?”
“這輛車截止到目前,才跑了不到五萬公裡,距離十萬公裡的耐久性測試標準還差不少。”
“四萬多公裡,還沒有故障和毛病出現,可並不代表到了十萬、十五萬公裡的時候,還能完好無損。”
肖金驊笑道:“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尋常老百姓開車,哪會這麼幾個人輪班日夜不停,一點兒也不心疼車的暴力駕駛?”
“而且現在基建水平越來越高,很多鄉鎮公路裡麵都硬化處理了,再往後估計每個自然村,都會通上水泥路,坑窪泥濘的爛路會越來越少。”
“所以咱們測試了四萬多公裡,都還沒有暴露出任何問題,估計老百姓買回去後,開個二三十萬公裡,也都不會有任何問題,當然前提還是得定期保養。”
說到這兒,肖金驊又抬手指向試車場內,那些還在不停行駛的試驗車。
“不過趙總,有件事我不太明白。”
“搞耐久性測試,安排兩三輛車測試不就行了嗎?為什麼要整這麼多?”
趙瑞龍瞥了一眼後,微微一笑。
“因為我們本身這款車,上市的時候就會推出高中低,價位不同的三種配置呀!”
“為了確保不同配置的車,都能有過硬的質量,一種配置安排三輛車路測,三種配置不就至少要九輛車了嗎?”
“另外,咱們集結這麼多單位的力量聯合造車,最終目的是為了賺錢,也隻有賺到錢,才能生存下去,才能持續更新迭代。”
“所以咱們需要做大量的測試,以便在性能、質量和成本之間,找到絕佳的平衡點,總不能每一輛車都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零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