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
一支車隊緩緩駛入,京海下灣發電廠施工現場。
上午才忙完惠龍能源公司成立儀式的趙瑞龍,又在公司總經理馮正霆的陪同下,來視察發電廠的施工情況。
這座一期就計劃安裝兩台6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日均發電量2700萬千瓦時的大型火力發電廠,原本是由蘇金義的臨江新義集團,與京海電力公司合資共建。
計劃一期建成以後,每小時可供電超110萬千瓦時,可滿足京海市上百萬戶家庭每日用電需求,極大緩解京海市的電力緊缺問題,用電高峰期也不至於對農村地區拉閘限電。
為了能有足夠的煤炭可供持續穩定發電,除了建設可存放百萬噸燃煤的堆料場,還不惜巨資在海邊建一座可供多艘萬噸級貨輪靠泊供煤的碼頭。
然而……
這個關係到京海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的省級重大項目,前期項目申報、環保審批、征地拆遷等都十分順利。
誰也沒想到,發電廠一期工程才剛開工沒多久,臨江省就刮起了教育整頓風暴,首富蘇金義出逃、他的新義集團也破產清算,工程險些因此停工。
好在關鍵時刻,惠龍集團攜巨資參與了破產清算,經過一係列的資產重組後,接手了該項目,確保工程能有足夠的資金,繼續日夜不停的繁忙施工。
如今惠龍能源公司正式成立,在第一座風力發電場開建之前,下灣這座發電廠,自然是趙瑞龍需要重點關注的項目。
烈日炎炎之下。
塔吊林立、機械轟鳴的工地,依然一派繁忙熱鬨景象。
從中巴車下來的趙瑞龍,瞬間就感覺像是走進了桑拿房,熱浪撲麵而來。
掃了一眼眼前一群,頭戴白色和紅色安全帽的工程管理、施工監理和安全技術人員。
一個個雖然早就熱得汗流浹背,但還是笑容滿麵、熱情似火的站成一排列隊歡迎。
副駕駛下來的鐘小艾,原本還想從包裡拿出遮陽傘,給趙瑞龍撐傘遮陽。
但一看他的臉色突然不對勁,就當即放棄了,把手從挎包挪開。
“這個項目,施工方的項目經理是誰?”
“程程,程經理。”
趙瑞龍眉頭一皺。
程程?
這可是個可憐的女人啊!
記得狂飆原劇中,她出生農村,卻名校畢業。
進了京海建工集團後深受陳泰喜歡,替陳泰坐牢三年。
跟高啟強的金牌殺手“老默”陳金默,是同一天出獄,重回京海建工集團後深得陳泰信任。
在原劇中,她於2006年,因為莽村的項目和高啟強奪權不成,栽贓陷害失敗後,在離開京海的船上,被老默逼著跳海自儘。
而在這之前,她還好像還被囂張跋扈,罵高啟強是個臭賣魚的李宏偉給侮辱了。
李宏偉最終也被影迷戲稱“凍魚戰神”的高啟盛,在綁架青華區書紀孟德海女兒孟鈺的當晚砸成重傷,最終不治身亡。
如今自己穿越而來,漢東那邊的劇情發展走向,已經出現不小變化,許多人的命運都有了明顯轉變。
不過在臨江省京海市這邊,除了二叔趙立冬,在自己影響下,不再沉迷搞錢,開始一心求進步,其他人的命運還變化不大。
高啟盛的生意,依然還是以賣小靈通為主,隻是多了跟自己合作賣p3,以及開連鎖網吧。
高啟強娶了陳書婷,拜了陳泰為乾爹,一邊在京海建工集團努力打拚,一邊經營著白金瀚會所等灰色生意,當著他的京海地下大佬。
原劇裡悲劇收場的苦命女人程程,現在也還在建工集團裡上班,而且也是深得陳泰信任,能當下灣發電廠的項目經理。
“那她人呢?”
“聽說趙總您要來工地視察,她帶人去買西瓜飲料了,應該很快就會回來。”
“叫她要買就多買點,讓工地上所有人都能吃西瓜喝飲料。”
說著,趙瑞龍抬眸看了看,那些頭頂烈日,忙碌不已的農民工。
“為什麼這麼熱的天,工人們都不午休忙著施工,防暑措施做到位了嗎?高溫補貼都有發嗎?”
這兩個問題,頓時讓不少人都懵逼了。
花錢雇這些農村來的民工乾活,能給他們按時結算工錢就不錯了。
還需要考慮他們會不會中暑?
高溫補貼,又是什麼東西?有這必要嗎?
在農村,麵朝黃土背朝天,比工地上乾活更熱更累,掙錢還沒工地多,不也照樣乾得好好的?
眾人愣了好一會兒,才有人舉手說道:
“趙總,咱們食堂每天都熬了綠豆湯,免費給大家喝,項目部還備了不少藿香正氣水。”
“而且工人們上工地乾活,都用大水壺,帶足了水,各個班組也不是一直乾活,還是會有休息的時候。”
趙瑞龍追問道:“那項目部有給大家發高溫補貼嗎?”
“呃……這倒沒有,也沒聽說要發補貼。”
趙瑞龍沒有吭聲,接過馮正霆遞來的安全帽戴上,便往工地內走去。
在這2001年的龍國,彆說給工地上的農民工發高溫補貼了,很多人在工廠裡上班,連勞動合同都沒有。
上班多久、工資多少、獎金多少,基本都是口頭約定,還動不動就要被扣錢罰款,買社保就更是想都彆想。
因為太多太多農村青壯年,為了能多掙錢,背井離鄉來到城市打拚,勞動力嚴重供大於求,這便導致勞動人民完全沒有議價權。
反正你乾不了的活,有的是人願意乾。
有技術有文化的人才不好找,但沒文化有勞力的青壯多得是。
所以趙瑞龍也沒指望,京海建工集團能給工人們發高溫補貼。
今天這一趟來,主要還是看看發電廠施工進度和安全作業情況。
作為一個穿越者,趙瑞龍當然知道,建築工地因為人員密集、作業複雜,是最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的。
不管多麼強調安全生產,也無論怎麼進行安全教育、安全防範,但每年依然有大量事故發生,死傷上千人。
穿越來到這個世界,本以為經濟更落後、安全意識更淡薄,針對高空墜落、土方坍塌、起重傷害,這三大工地事故頑疾的防範會更不到位。
然而走走停停,看了好一陣,趙瑞龍發現程程這個項目經理,當得還挺稱職。
在高處施工的人員,都戴著安全帽、佩戴了安全帶,沒有人光著膀子乾活,而且每隔一段距離,還掛了防墜安全網。
而且高處作業中所用的各種物料,也沒看到堆放在邊沿或洞口附近,不至於稍有不慎,就導致一些物料從高空墜下,砸傷砸死人員。
走在工地上,隨處可見各種警戒線、警示標語,也沒有看到線纜雜亂,設備和材料淩亂擺放,坑底作業的,都有一係列的加固防坍塌裝置。
今天這趟視察,可是臨時起意來的,出發前才通知。
哪怕效率再高,也不可能不到半小時,就把各種安全措施弄到位。
所以足以證明,程程是真用心在管好這個項目。
不過想想也是。
她可是九十年代,少有的名牌大學高材生。
顯然不可能僅僅隻是靠學曆,就能深得陳泰的信任。
必然是因為她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出色的管理能力。
即便在防止揚塵、生活區管理等方麵,還有所不足。
但這也是當前國情所決定的。
就像沒人會主動給建築工人發高溫補貼。
自然也不會在乎工地施工,會不會給周邊造成噪音和塵土汙染。
畢竟現在的相關法律法規,都還沒那麼嚴格和細致,更彆說監管執行了。
法無禁止即自由!
法律都沒有明文要求的,又有多少人會主動作為?
比如現在龍國的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準,就沒有規定施工現場出入口,應設置車輛衝洗設施。
所以工地自然也就不會修個水坑,或花錢建個衝洗裝置,甚至安排專人,將出工地的車輛衝洗乾淨。
而建築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準,沒有要求從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運輸應采用密閉式運輸車輛或采取覆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