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真行!”
“連他媽輿論戰都用上了。”
“真不愧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啊!”
“犯不得一點錯,一旦有錯,必被放大、窮追猛打!”
趙瑞龍訕笑不已。
真切感受到了,鬥爭的殘酷性。
也終於明白,顧全大局四個字,是很難做到的。
他們並不在乎,惠龍集團為高質量經濟發展做出了多大貢獻,解決了多少就業、貢獻了多少稅收、帶動了多少行業。
他們也不在意,龍國要產業升級,要成為高科技製造強國,要摘掉血汗工廠的帽子,對民族品牌與民營企業,就應該支持而不是打擊。
他們隻想要鬥爭。
經濟發展會不會受挫,老百姓利益會不會受損。
對他們來說,一點兒都不重要。
搞臭惠龍集團,甚至打垮趙家,才是最重要的事。
原本還不明白真相的鐘小艾。
聽了趙瑞龍的感慨後,也猛然意識到不對勁。
“杜董事長管不住自己犯了錯,隻能證明他個人品德有問題。”
“遠在香江的《鏡鑒周刊》,卻要把咱們整個惠龍集團都給汙名化。”
“果然事出反常必有妖,原來這一切的背後,是有人在故意搞事啊!”
趙瑞龍淡然一笑。
他當然知道,這個《鏡鑒周刊》的名氣可不小。
原劇中,空降漢東的沙瑞金,都曾被它的報道搞得頭疼。
而該報的記者劉生,其實是一個情報掮客,沒少在被戲稱為望北樓的三季酒店販賣情報。
由於劉生和這家報社,還沒有和趙家合作,所以收了霍思騰一幫人好處的他們,自然會替他們說話。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不管是穿越前,還是穿越後。
兩世為人的趙瑞龍,始終對媒體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那就是他們也是要吃喝拉撒睡的人。
始終堅持客觀公正的,絕對少之又少。
更多的會為了利益和吸引眼球,而以偏概全、胡編瞎說、搬弄是非……
尤其是在穿越前的那個世界。
由於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信息資訊的獲取和傳播變得更快。
為了搶占熱點流量,博取更多的關注度。
不少媒體機構,已經懶得深入調查真相。
以至於各種虛假消息,他們都一窩蜂的趕緊傳播。
即便是所謂的官媒,也不止一次被真相反轉打臉。
可他們依然樂此不疲。
甚至為了提高話題熱度、擴大輿論影響。
他們早就不滿足於,用聳人聽聞的標題吸引人。
他們不惜親自下場,挑起矛盾衝突,引發罵戰。
客觀和公平四個字,早就被他們忘得一乾二淨。
所以……
早就飽受過信息汙染摧殘,看慣了各種媒體醜陋嘴臉的趙瑞龍。
如今得知香江《鏡鑒周刊》借杜伯仲的案子,對自己辛苦發展壯大的惠龍集團潑臟水。
自然不會氣得怒不可遏、憤恨不已,要想辦法給罵回去,要讓《鏡鑒周刊》賠禮道歉。
就像一個早已練得百毒不侵、堅不可摧的人。
聽到了幾聲狗叫,又豈能會氣得破大防呢?
“彆人盼著我們氣急敗壞,咱們卻偏不讓他們如願!”
“不就是一個案子嗎?犯錯的是杜伯仲個人,又不是咱們整個惠龍集團!”
“如今事已經發生了,咱們也不逃避不否認,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解決這件事就行了。”
“昨天我已經讓汪律師和常成虎,先後去找了女方當事人邱豔霏,但她態度堅決,都不肯和解。”
“所以我今天來便是想讓你,代表集團最後一次去跟她聊聊,不管和解與否,咱們也算對得起杜伯仲了。”
“明白!”
鐘小艾連忙點頭。
“不過我需要知道,咱們的底線。”
“萬一她能諒解,提出了賠償條件,我也好酌情跟她討價還價。”
趙瑞龍笑道:“如果她隻是要經濟上的賠償,不管是幾百萬還是上千萬,都可以答應她,反正咱們可以從杜伯仲的年終分紅裡扣。”
“如果是其他方麵的要求,你再給我打電話,隻要不太過分,我可以滿足她,要是要求太高或者依然拒絕和解,你就直接回來!”
“犯錯的是杜伯仲,咱們出於道義,給他擦屁股已經夠可以了,邱豔霏要真鐵了心不諒解或借此獅子大開口,咱也不慣著她!!”
鐘小艾順口便問道:“那香江《鏡鑒周刊》的報道呢?”
趙瑞龍緩緩起身。
“等看到了報道全文後再說吧!”
“但凡有一丁點兒汙蔑造謠,立馬讓法務部行動!”
“不管花多少錢打官司,也必須要讓他們公開道歉!”
昨晚跟陸亦可探討過後,趙瑞龍如今更加沉得住氣了。
漢東的發展勢頭如火如荼。
父親進步的希望極大,本就會有人急得跳腳。
既有高層的支持,又有過硬的政績……
這是真正的‘優勢在我’。
那些人著急忙慌的要使絆子,卻又沒好的抓手。
讓香江的媒體出來帶節奏。
如此急赤白臉,就跟跳梁小醜一般,又有什麼好怕的?
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穩住。
穩住陣腳,不被牽著鼻子走。
穩住發展勢頭,讓各大項目順利進行。
彆人的抹黑嘲諷與抨擊謾罵,根本就無關痛癢。
對自己來說,真正重要的是,儘快讓45納米製程精度的芯片量產、讓時速350公裡的高鐵列車飛馳、讓國產大飛機首飛成功、讓各種新型武器裝備問世……
到時候在科技騰飛與工業強盛麵前。
霍思騰這樣的人,不過螻蟻而已。
“對了趙總,新能源汽車的相關國家標準,會很快擬定頒布,有關部門的領導私下問我,咱們的車到底什麼時候上市?”
“怎麼?領導們都等著急了嗎?”
“是啊,大家都很好奇,咱們動用了那麼多單位,耗費了那麼多人力物力財力,光是各種實驗測試都搞了無數,造出來的車到底咋樣。”
趙瑞龍略略點頭。
“雖然大家都很期待,甚至有點著急,但咱們可不能急功近利、操之過急。”
“他們要是再問起來,你就說明年,明年四月份的燕京國際車展,我們的車會正式亮相並開啟預售。”
“在此之前,我們會做好量產準備,並構建覆蓋全國主要市縣的營銷售後體係,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冬季測試。”
鐘小艾一怔。
“還要測試呀?”
“不是,咱們每天都有那麼多車在測,還不夠嗎?”
趙瑞龍笑道:“當然要測!”
“實驗室裡表現不錯,並不代表現實中表現也出色。”
“咱們的車,既然要賣到大江南北,那麼夏天去了悶熱潮濕的海島上做了測試,冬天也應該去北方冰天雪地測試。”
“而且這不僅僅是咱們的第一款車,同時它還是混合動力車,我們必須確保它不怕嚴寒,否則怎麼跟燃油車競爭北方市場?”
鐘小艾輕抿嘴唇,默默點頭。
雖然在她看來,那麼多國字頭單位,用航空甚至航天級標準,參與研製的一款民用汽車,又經曆了那麼多嚴苛測試,早該沒問題了。
但是小心駛得萬年船,能用在衛星上的先進技術,能在工況惡劣外太空正常工作的零部件,用在汽車上是否能長期安全耐用,也是需要反複試驗和優化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