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顧月明和顧闌珊那個前車之鑒,顧苒樂心裡其實是一萬個不樂意再去摻和顧蓁蓁的那些爛攤子。
管彆人的閒事,真的是讓人心力交瘁。
要是管得好,那倒罷了,大家都能皆大歡喜。
可萬一出點什麼岔子,那就是費力不討好,裡外不是人,還會惹一身的麻煩。
老趙說顧靜澄原本是想跟對方坐下來好好聊聊,這才讓人進了門,哪成想這一開門,卻給自己找了個大麻煩。
這話聽起來,就好像顧靜澄是個沒腦子的人似的,或者更直接點,就是說他腦子不夠用。
但說實話,顧靜澄那個人,雖然在經商上沒有多少天賦,但他的腦子那絕對是聰明得很。
他放沈家人進來,那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絕對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
原因嘛,很簡單,因為她今天醒了。
顧蓁蓁這事兒,其實處理起來並不複雜,說白了就是沈家要多少就給多少,拿錢消災嘛。
難處理的是,顧靜澄和顧蓁蓁之間的兄妹之情。
如果這事兒隻是簡單地用錢來解決,那顧蓁蓁根本不會長記性。
一個人犯了錯,如果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或者隻是象征性地受點小罰,那她是永遠都不會吸取教訓的。
要讓一個人真正長記性,那必須得讓她嘗到刻骨銘心的痛,痛到日後每次回想起來都心有餘悸,這樣她才會引以為戒。
對於顧蓁蓁這種人,就得用這種方法。
可問題來了,怎樣才能讓顧蓁蓁真正痛到骨子裡呢?
答案是讓她失去她最珍視的東西。
那麼,顧蓁蓁最在意的是什麼呢?
錢財。
顧蓁蓁這人掙錢能力不行,但花錢能力卻是一流的。
要想讓顧蓁蓁長記性,就必須觸及她的根本,讓她大出血。
隻有這樣,她才會真正地痛,才會真正地記住這次的教訓,以後在做事的時候才會三思而後行。
畢竟,人都是會犯錯的,但重要的是要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不是一錯再錯。
顧靜澄麵對自己的親妹妹,肯定是下不了狠心的,更不願背負起“惡人”的名號。
於是,這個棘手的任務,便順理成章地落到了顧苒樂的肩上。
畢竟,顧苒樂與顧蓁蓁之間的關係本來就緊張,加之顧蓁蓁從心底裡對顧苒樂有著幾分畏懼,因此由她出麵,效果比顧靜澄好一百倍。
顧苒樂心裡明鏡似的,知道顧靜澄的小九九。
按理說,她該生氣,但轉念一想,誰讓她欠他呢。
所以,欠了債,遲早得還。
想到這裡,顧苒樂暗暗歎了口氣,在心裡默默地把顧靜澄罵了幾句,卻也無可奈何。
而另一邊,喬雲緊張得眼睛都快瞪圓了,死死地盯著顧蓁蓁,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