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是很難理解為什麼替身咒連體積和重量這種東西一並轉移,但至少邏輯是盤順暢了。
可是盤順邏輯,並不意味著就能成功,在這半天的時間裡,馮雪一共嘗試了快二十次,但卻沒有一次能完成哪怕第一個階段的工程——
他連做出一個拿來承載願力的“替身包裹”都做不到!
不過這時間花的倒也不是全無收獲,至少,在解析儀軌的過程中,讓馮雪意識到了,那最基礎的四門咒法,其實代表了法力的四種特性。
【引雷】對應“轉化”,能夠改變法力的性質;
【替身】對應“轉移”,能夠跨越距離將法力傳遞到其他地方;
【附靈】對應“固定”,能夠將法力以特定的狀態長時間維持;
最後的【請神】對應“篩選”,雖然本身是為了區分願力、靈體的特征,以避免錯請邪靈,但這套機製同樣可以從繁雜的願力中篩選出自己需要的部分。
隻有熟練的掌握了對應的特性,才能夠借此發揮出咒法的威力。
熄滅燭火,馮雪猛地灌了幾口僅剩下餘溫的茶水,重新調整好心態,這才拿起尺子,測量兩根蠟燭的長度,將長的那一根修短一些,這才再次將其點燃。
法壇,總的來說就是類似於林正英僵屍片裡那種放滿了香燭、法器以及各種奇奇怪怪物品的“供桌”,但除了“將要用的家夥什放在手邊,方便隨時取用”這樣的功能之外,這種通用法壇的重點,其實是就是兩根蠟燭。
就如之前所說,對於新手玄修,法壇就像是穩壓器,讓沒法用神魂精準控製法力的玄修能夠更加平穩的輸出法力。
但它並不是那種你隻管暴力輸入,它會幫你調整的方便東西,而是更加簡單的手動擋——
簡單來說,就是釋放法力時,先讓法力分流成均勻的兩股,經過兩根蠟燭,最後從點燃處釋放,如此便可以通過觀察火焰的燃燒情況,實時調整法力輸出的多少。
蠟燭跳動劇烈,說明法力的流動不夠平穩;燭火微弱,說明法力流動過快;兩根蠟燭燃燒速度不一致,說明法力的輸出不夠均勻……
如此對照下,便能做到不斷微調,令法力的流動儘可能的平衡、穩定、均勻,以提高法術的成功率。
硬要說的話,就和那些無法憑經驗判斷油溫的新手廚子使用的測溫計是一個道理。
一次次的令法力通過燭火,馮雪卻並未嘗試施展任何的咒術,他僅僅是通過這種不間斷的輸出,讓自己適應著操控法力這種陌生的力量。
雖然隻要提升神魂強度,便能夠自然而然的提升控製精度,但馮雪是注定成為【流量怪物】的男人,想要駕馭自己氪命得來的優勢而不是讓其變成累贅,自然不能隻是單純的關心【匹數】,那【完全境界】也要與之匹配才行。(注①)
比起擁有千鈞巨力再去磨煉微操,不如打從弱小時就一點點適應這種精密的操作。
畢竟……神魂圓滿後帶來的操控精度,未必就真的能駕馭他那注定超模的法力。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