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清貴禁欲首輔VS東宮棄婦34_男主絕嗣?快穿好孕美人來開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男主絕嗣?快穿好孕美人來開掛 > 第325章 清貴禁欲首輔VS東宮棄婦34

第325章 清貴禁欲首輔VS東宮棄婦34(1 / 1)

萬籟寂靜的夜,玉淑院內正殿寢室中太子剛沉沉睡下,他睡得並不安穩,斷腿還未痊愈,時不時傳來刺痛感。

每到晚上都要輾轉反側兩個時辰才能淺眠。

卻不想剛睡著,突然一陣霹靂乓啷的聲音從隔壁偏殿中傳來,一下子將太子從睡夢中驚醒,人嚇得差點從床上滾下來。

他心有餘悸的撫著心臟,麵色鐵青,大聲質問在一旁守夜的侍從。

“該死,那邊偏殿又在搞什麼?每天大半夜都不讓人睡!”

侍從看著正用力揉著頭,兩隻眼睛因為缺覺而長出兩個下垂的青黑色大眼袋,心底無比同情。

誰讓太子說要和太子妃培養感情呢,太子妃白天讓太子給她讀書聽,整整一個白天啊,除了吃飯喝水和出恭外,都沒能歇一歇。

假如太子一休息,正舒服著享受侍女捶腿捏肩,或者小憩補眠的太子妃總會一臉震驚的看著太子問。

“殿下,這就是殿下要和臣妾破鏡重圓的誠意嗎?太子這樣自欺欺人臣妾一看就生氣,一生氣,嘶,肚子就疼……”

每次太子聽到太子妃碎碎念,都忍不住露出便秘的表情,實在是太子怎麼也想不到,太子妃什麼時候這麼能碎碎念了?

太子忍受幾天後,忍無可忍之下讓人去稟告皇上。

想讓皇上出言訓斥一下太子妃,想讓太子妃收斂收斂小性子,彆那麼作。

哪裡知道太子妃知道太子讓人去告狀,她也委屈兮兮的讓侍女跟著太子的人去見皇上。

等告狀的侍從和侍女回來後,哪裡有什麼皇上的訓斥?

皇上對太子妃肚子裡的孩子無比看重,甚至是從太醫那裡知道,太子極有可能雙腿落下殘疾,將來會不良於行後。

他對太子妃肚子裡的孩子更是抱有極大的期望。

負責帶皇上口諭來的大總管站在太子麵前傳達皇上的口諭。

“太子妃懷有身孕,你就讀讀書給太子妃聽聽怎麼了?太子妃身子重,晚上睡不好有點動靜,你體諒體諒怎麼了?再亂告狀斷你補貼。”

提及補貼,還是皇上知道太子這麼大人還在外麵欠下一大筆印子錢時,人都快氣笑了。

堂堂一國太子竟然還借印子錢不說,甚至還被人追債?

估計祖宗知道,棺材蓋都要掀開了!

老皇帝生氣歸生氣,但麵子還是要維護的,便將太子喊過去訓斥一頓,再從自己的私庫中拿出錢財,讓人去幫太子將債務平掉。

雖然他也想讓人悄無聲息的做掉敢給太子放印子錢的人,但以防生出彆的事端,還是決定花錢解決的好。

太子一聽到皇上要停掉他的補貼,整個人頓時蔫了,哪裡還敢再向皇上告狀?

所以儘管他留在玉淑院白天不能睡,晚上睡不了,又不能搬走的情況下,已經生生忍受五天折磨了。

聽著隔壁偏殿不斷傳來瓷器的碎裂聲,太子頂著一雙布滿紅血絲的眼,煩躁的問侍從。

“那邊什麼時候才能安靜下來?怎麼天天晚上都這樣?還讓不讓人睡了?”

侍從眼觀鼻鼻觀心,答案依舊與昨晚一模一樣。

“回殿下,隔壁偏殿晚上鬨老鼠,捉了幾個晚上都沒捉到呢。”

太子哈欠連天痛不欲生,怨念滿滿,煩躁得整個人都要爆炸,他歇斯底裡的大吼:“知道的是捉老鼠,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拆家呢!”

偏殿內,曲欣悅閒適斜躺在床榻上,單手支著下巴,饒有興致聽著隔壁主殿內傳來的太子崩潰怒吼聲。

白日已經睡飽了的她神采奕奕,精神飽滿,瑩白的臉上光澤瑩潤,與隔壁太子蠟黃憔悴的臉形成鮮明的對比。

翠英看著自家小姐頑皮的勾起完美的唇,故意用邪惡的聲音說“玉淑院是這麼好搬進來的嗎?現在想搬出去?晚了呢?”

再看看秋枝手提大鐵錘,挨著隔壁主院的牆壁,一錘一錘砸著鐵片或者碎瓷等物。

她也忍俊不禁的笑出聲來。

突然,屋內閃身進來一個身材頎長的男子,翠英和秋枝看到來人,麵上驚了一下,很快笑著退出偏殿。

曲欣悅感覺到殿內安靜下來時,心頭驟然一跳。

她快速掀開薄被,從床上躍下,卻不想撞入男子清冽的懷中。

耳邊傳來男子低沉愉悅的笑聲:“這麼想我?難得見悅悅投懷送抱呢。”

曲欣悅驚喜溫喻之的出現,上下打量過後,確定溫喻之沒有帶傷回來,這才鬆了一口氣。

溫喻之看到曲欣悅關切的模樣,心底滾燙,看著曲欣悅的眼神溫柔都快溢出來了。

他捧著曲欣悅的臉,低頭繾綣的吻下去,將心中多日來堆積的思念宣泄出去。

直到曲欣悅身子發軟,眼尾氤紅,這才放開懷中的人兒。

溫熱的大手輕撫在曲欣悅的小腹上,擔憂又充滿愛戀的看著曲欣悅,問:“會不會很辛苦?”

曲欣悅搖搖頭,眉眼漾出笑意,反問:“喜不喜歡孩子?”

溫喻之認真想了想,搖頭:“不喜歡孩子,很吵,很鬨,但是隻要是悅悅生的,我都喜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咦?我不是變態嗎?怎麼成團寵了? 幽魂騎士王的地下城工程 人皇鎮淵 三興大漢:劉禪不思蜀 嬌軟丫鬟上位後,禁欲王爺寵入骨 失憶當天,我嫁給了億萬總裁 我都成大隻佬了,你們才降臨!! 徒兒們請自重 見軟 娘娘高嫁當日,五個權臣攔花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