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距離太遠了,王宮高手無數,秦王的護衛更是高手,荊軻不可能跨越三十步的距離成功刺殺嬴政。
荊軻這一招絕殺,強是強,但是第一是需要蓄力,第二是全力發出以後,他自己也沒有餘力控製了,必須要足夠靠近才行。
此劍名為七步絕殺,實則威力在十步以內。十步以外,對付普通人可以,但是對付高手就不夠穩妥了。
這本就是萃集一切發出的劍招,在章台宮,他隻有一次機會,必然全力以赴,隨後也會油儘燈枯。
況且,劍上塗的毒藥,也要碰到才行啊,劍氣又沾不上這毒藥。
至於秦王曾有令,禁止荊軻踏入大秦的國土,這個好解決。換個名字,稍作易容,荊軻本就潛心修煉,聲名不顯,沒幾個人見過他,再加上十餘年過去了,麵貌氣質都是大變樣,瞞過去不難。
反正也不需要瞞過去很久,隻要踏入大殿,就已經足夠了。
問題是怎麼才能更靠近秦王呢?
此時荊軻微微一笑,道:“殿下,秦王吞並天下之心,已然昭然若揭,而秦王虛偽狡詐之心卻少有人知。”
“秦王一向自詡聖明仁德,從不輕啟戰段,既然如此,可以以利誘之。”
“以大燕獻土為由,請求覲見秦王。當然,為了引起秦王的重視,這份禮必須要足夠厚重才能引起秦王的貪婪,最好是以獻土為名,秦王為彰顯其寬仁,必然親自接見。”
“秦燕兩國一向交好,目前也沒有什麼戰端與矛盾,又有韓趙兩國為前車之鑒,我大燕提起此事,秦王也不會不信。”
“可以將寶劍藏於輿圖之中,到時候臣以為其介紹大燕國土為由,自然可以近身。”
燕丹聽著荊軻的計策,越聽雙眼越是發亮,大喝一聲好。
“次非此策甚妙!秦王一向虛偽自負,絕想不到還有人敢對他出手。”
燕丹滿臉興奮:“而且經由韓國趙國前車之鑒,現在即便是我燕國主動提出內附一事,也是情理之中。他已經輕鬆順利吞並了兩國,也必然為之嬌縱,難免大意,必然也不會有太多疑慮。”
“此計甚妙啊。”
不過很快,燕丹麵上喜色消失,眉頭緊鎖。
“不過有一個問題,父王會同意這個計劃嗎?”
兩人又是麵麵相覷。
出使一國,尤其是想要引起他國的重視,必然是聲勢浩大,極為隆重的。
這可不是幾個人去的事情,出使自有禮數,整個使團都是人員眾多。
這種事情是做不得假的。
如果燕王喜不同意,那就必然不成。
燕丹麵色一陣變幻,陰晴不定,最後咬牙道:“次非放心,這事我去談,一定讓父王同意。”
荊軻點頭道:“道理大王都懂的,殿下好生商談,大王必然應允。不過,殿下最好不要直接進言,請大燕重臣進言最善。”
荊軻雖然沒有明說,但是燕丹明白荊軻的意思。
自己的父王雖然一向重利無義,但是絕不愚蠢。恰恰相反,父王極為精明。對這天下大事也看的一向通透,並且也不缺乏冒險的勇氣,計劃進行到現在這一步,成功率如此之高,父王必然心動。
但是,讓他點頭同意冒這個風險是絕對不可能的,秦國太強了,父王不可能讓他自己去承擔這個風險,所以,需要有人背鍋。
這個鍋,當然是身為策劃者的自己是最合適的。
巧了,燕丹也是這麼想的。
事情成了自己自然是最大的功臣,對整個天下來說都是最大的功臣。
雖然這事非常不體麵,但是非常之事行非常之法,隻要成了,些許雜言不值一提。
但是萬一事情不成呢?
事情不成,秦王必然報複,不過報複也並不意味著一敗塗地,必死無疑。
已經拉趙人下了水,秦王的報複不會隻針對燕國。
趙人的公主新成為了秦王的王後,若是卷入其中,鬨得秦國朝廷動蕩,燕國再進行挑撥,不怕趙地不亂。到時候燕趙合力,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畢竟秦國如此輕易便吞下了趙國本也就是取了巧。
雖說要做不成功便成仁的準備,但是也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縱然事情不成,也不能白白等死,該反抗還是要反抗的,畢竟這件事情做了以後,就再也沒有投降的機會了。
再者說,萬一呢?
萬一還有什麼彆的轉機呢?
不到最後一刻永不放棄,即便到了最後一刻也要拚死一搏,誰會知道最後一秒會發生什麼呢?
既然如此,那就不能讓自己背上最後這個罪名。
要讓事情敗露以後,整個燕國不再想著妥協,而是在危險下拚儘一切反抗!
那麼,隻能是讓父王背這個鍋了。
隻有父王有口難辯,被徹底逼上絕路,父王才會率領整個燕國殊死一搏。
也隻有這樣,無論是對自己,對大燕,才都是最好的結果。
(www.101novel.com)